自闭症儿童的范畴化研究综述
文章导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对于自闭症的诊断,一般都采用美国精神科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SW-TR,2000)的最新标准,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就是社会交际能力障碍,沟通能力障碍与重复刻板有限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
一、自闭症简介
自闭症是一种罕见的身体机能失调的发育障碍性综合病症。自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于1911年提出的。美国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通过对11名儿童的临床观察而于1943年发表题为《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第一次对自闭症个体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在1944年澳大利亚医生Hans Asperger也单独发表了关于儿童期的自闭性精神病的研究论文。自此,对自闭症的研究就逐渐成为精神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但由于Lorna Wing(1981)提出用“Asperger症候群”一词来描述Hans Asperger所说的广义自闭症,并以此来与Leo Kanner所说的狭义自闭症相区别,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自闭症将局限于Leo Kanner所提出的狭义自闭症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发展的新观点。
二、认知领域的范畴化
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杂乱的,而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这种能力被称为范畴化。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范畴化(categorization)就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一般而言,储存在人们记忆里的都是一些典型,这些典型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具有最多的共同特征的那一个成员就是“范例”。成员越典型,就越能替换类名。其他的成员也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不是“范例”的所有特征。具有越多的特征的成员,就越接近原型,就越容易处理。也就是说,一类物品就是一个连续统一体(continuum),从最典型的到最不典型的统一体。这种观点是原型理论,它认为例子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人们在典型的例子上很容易达成一致,而且在反应也很快。反映时间的差异反映了记忆储存情况,典型例子更容易提取。儿童在学习典型成员比非典型成员快。经典模型理论认为一个范畴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且使用了一些简单的区别特征。但是罗素在1978年发现在自然分类中,例如“狗”没法给出没有明确的特征,只有模糊的界定。
三、自闭症个体的范畴化研究现状
范畴化的加工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的进程。儿童一般在一岁的时候就开始形成范畴化的能力。范畴化有利于减少记忆的工作量,可以让儿童集中关注事物的重要信息。自闭症个体早年时在范畴化的能力方面如果受到损伤,这会影响到他们之后的社交,沟通与行为等方面。而且儿童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世界,那么他们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刺激,并且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一旦自闭症的范畴化出现了问题,那么自闭症他们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任务就会加重,从而导致问题更加突出。
在2007年,Soulieres等人设置了两组实验测试自闭症儿童的区别和范畴化能力,有10个依次从胖到瘦的椭圆,采用相同还是不同的实验方法。自闭症和典型发展儿童在区分椭圆从胖到瘦的变化上,都显示出了相同水平的能力。相比而言,典型发展儿童比自闭症儿童有更好的能力去区分中间的过渡形状。自闭症儿童展现出良好的区别事物形状方面的能力。但当要求被试把事物分为宽与窄两类时,自闭症的分类能力不如典型发展儿童。Soulieres和他的同事认为在为事物分类时,尤其在宽与窄的椭圆相互接近对方时,典型发展儿童展现出了良好的区分中间过渡事物的能力。我们在这里可以用Plaisted假说来解释Soulieres和他同事的实验结果。自闭症儿童的区别能力比较强,注重事物的局部信息与细节,因此他们认为椭圆各不相同,相互之间没有充分的相似性进行归类。
自闭症的范畴化问题在一些以规则为基础的范畴化研究中得到关注。Klinger和Dawson(2001)发现当自闭症儿童有给定的规则时,他们对事物进行分类不存在困难。然而当规则没有提供的话,即使对于相似的新刺激他们还是存在范畴化困难,不能对每组刺激事物进行范畴化。Klinger和Dawson基于以上的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只能依赖学到的规则,他们对于如何形成新的范畴去归类新刺激存在困难,他们没有形成范畴化的策略。范畴化中原型形成困难的原因可能是自闭症儿童对局部信息加工的偏爱。自闭症儿童可能把每一个刺激都看做是新的,除非它完全符合之前接触的刺激或者事物,因此不能对相似的刺激进行范畴化。原型形成困难的深层原因在于自闭症个体过度选择与强化区别能力。换句话说没他们不仅对于细小的,可能无关的事物方面进行关注,而且他们也可能会对这些局部事物的细小变化进行区别。由于自闭症个体的强化区别能力从而造成了弱的范畴化,弱的范畴化与强化的区别能力进而导致了弱的类推能力。
据Bock(1994)的研究,当自闭症个体学会范畴化策略时,他们能实现自发地对其他事物进行范畴化。Bock的4个青少年被试,在2个月后有3个被试学会运用范畴化策略。另一个被试是因为IQ和词汇量不可测。但是由于Bock没有表明为什么这个孩子是不可测的与他的自闭症程度信息,我们只能猜测这个孩子可能IQ很低或者存在严重的自闭症倾向。通过反复的培训与教育,中度与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可以学到范畴化策略。Golfstein和Bebko(2005)等人发现了与Klinger和Dawson(2001)相似的研究结果。中度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IQ=81)去对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范畴化时,他们不能自发地使用系统归类。但是当教给他们进行分类的方法时,他们很快的学会了并且在实验中一直使用。但在Bock(1994)的的研究中,当要求自闭症被试对刺激进行新的分类时,他们又会出现很大的困难。这些关于范畴化模棱两可研究结果中标明,需要更多的实验去探索自闭症的范畴化问题。
四、关于自闭症个体范畴化的理论解释
(一)过度选择与区别能力
大脑对事物的认识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为此我们必须先对事物进行信息筛选。典型发展儿童在面对事物时,都会自觉形成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关注重要的图形,而弱化背景信息。但是自闭症儿童这方面的能力似乎差一些,出现过度选择的情况。过度选择是指儿童只关注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或者关于背景的一条不太重要的线索。过度选择是由Lovaas,Schreibman,Koegel and Rehm(1971)提出的,对于自闭症与发展障碍儿童的描述。在他们实验中,当刺激单独呈现时,典型发展儿童对每一个刺激都有平等的反应,但是发展迟缓儿童只对2个刺激有反应,而自闭症儿童只对一个刺激又反应。这表明自闭症儿童和发展迟缓儿童存在过度选择的情况下只对相互关联的一个或者两个刺激有反应,无视其他的刺激。过度选择是跨形式的,在视觉,听觉等复杂的刺激下都会如此。自闭症个体好像对于刺激的局部信息特别敏感。颜色的区别与范畴化好像是研究与学习的特别领域,比如在形状,色彩与饱和度上的变化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容易标签化的刺激已经被发现对于儿童超过7-8岁的反映相对更加有选择性而不是类化。自闭症的强化区别能力在他们对于视觉寻找任务中清楚地表现出来。自闭症对于之前出现的信息会出现过度选择。Plaisted认为自闭症儿童的强化区别能力可能会扰乱他们范畴化的能力。为了使实体归类,个体必须发现事物的相似之处,而自闭症的强化区别能力可能会范畴化变得困难一些。
(二)弱的中央统合能力理论
弱的中央统合能力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是关于自闭症儿童会集中事物的局部或者部分信息的理论。自闭症儿童会集中事物的局部或者部分信息,这既是自闭症儿童的优势也是缺陷所在。自从1989年,Frith提出WCC假说之后,这个假说已经扩展到许多领域。典型发展个体会倾向用一种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所处的环境。中心统合能力就是指个体以一种整体的,相互关联的,而不是部分的,零散的视觉看待环境与事物。相对而言,自闭症个体的中心统合能力比较弱。Frith提出了在WCC的个体会对事物的整体意义与形式方面存在缺陷,他们会分离地,零散地看待事物。在1999年Happe提出WCC是一种认知模式,处于由强变弱的曲线连续变化体之中。这个WCC认知模式已经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表现出来,比如说他们适应力差,有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等(Briskman,Happe & Frith, 2001; Happe, Briskman & Frith, 2001)。目前,WCC理论已经扩展到更加基础的认知层面。此外,自闭症儿童对于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认知系统都缺乏统合能力,在需要整体加工与联系的任务上的表现也比较差(Plaisted,2003)。自闭症儿童对于局部加工要比整体加工存在显著优势。比如在寻找绿色的X在一堆红色的S和绿色的T之中,自闭症个体要比典型发展个体找得速度快。
目前还有一种与WCC相反的理论。在2001年,Plaisted提出了一种新假说,认为自闭症拥有强化的识别能力,因此对于小的看似不相关的信息也会按照重要的信息来接收。这个强化的认知识别被认为是导致弱的范畴化与类推的原因。
虽然两种不同的理论,但是他们都认为自闭症与典型发展儿童的信息加工处理上存在不同。而且两种理论都认为自闭症在处理局部信息上“与众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对于整体信息的缺失。因此,自闭症可能会优先地关注刺激的局部方面,进而造成范畴化能力比较差。
此外,在2012年,Chris Fields发表关于自闭症范畴化的新假说。他认为自闭症的加工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是按照运动轨迹来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而正常发展儿童能够自然地利用事物静止的形态对事物进行加工。此外他们对事物的数量没有进行有效地限制,因此造成他们的数量居多,范畴化的能力减弱,而且其中会涉及到事物识别的能力比较差。
五、小结
在这里主要是介绍目前国外关于自闭症范畴化的研究情况。当然,我们在此所介绍的自闭症儿童范畴化原因,只是一种推论。这种推论有可能与导致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真实原因相符合,也有可能不一致。这种探讨可以为国内的研究提供借鉴,而且为进一步研究自闭症儿童语言范畴化情况提供了一种思路。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7/view-3801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