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100044)
王俊
肿气肿是以异常的持续性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扩大、腔壁破坏而没有明显纤维变化
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治疗以内科为主,但对终未肺气肿的疗效极为有限,病情仍进行性
恶化。以往外科治疗是肺移植为唯一手段,然而供体少、费用高、适应症窄、免疫抑制剂
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人们设计出切除部分过度膨胀肺组织的
新术式一一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治疗肺气肿,取得了满意的
效果,为肺气肿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一、肺减容手术的历史
1957年,美国外科医师Brantigan在前人经验和对胸腔生理了解的基础上,对肺气肿
及其治疗提出了新的认识,即肺减容术的概念。他认为: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负压使肺
扩张,扩张的肺产生弹性回缩力,放射状作用于小气道,牵引其扩张。肺气肿时,有限的
胸腔中容纳了体积明显膨胀的肺组织,胸膜腔的负压消灭,使弹性回缩力消失。小气道呼
气时易于塌陷,引起呼吸困难。只要通过外科手段切除部分无功能肺组织,恢复肺和胸廓
正常比例,就可以重建肺弹性回缩力,改善呼吸困难。
1957至1959年,Brantigan对33例病人施行了分期肺减容术,术后大部分患者的呼
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但有6例死亡,主要原因是术后漏气。这种手术没有被学术界接
受。但Brantigan对肺减容术的最初探索,为LVRS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到1994年,Cooper医师在肺移植的实践中认识到了Brantian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
性。他重新设计了手术切口,改善了视野:使用了切开缝合器加快了肺组织的切割和缝合
速度;尤其是使用新材料一一特别牛心包垫片加固肺切缘,大大减少了肺漏气,提高了手
术的安全性。Gmper最初的20例肺减容手术无一死亡。并且肺功能指标和呼吸困难的症
状也都显著得到改善。也oper的报告震惊了胸外科界,1995年开始肺减容术在世界各地
先后广泛开展起来,拯救了大批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生命。1996年初,王俊医师在北京
成功地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肺减容手术,这标志着这种手术在我国正式应用于临床。
二、肺减容术的原理
肺减容术可改善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和提高生活
质量。其作用原理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的负压是呼吸的动力之一,并放射状牵引着无软骨的小气
道,使之扩张:肺气肿时,胸廓中容纳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胸膜腔内的负压明显减小,
使小气道的外向弹性拉力降低,小气道呼气时塌陷,呼吸道阻力增大;且肺弹性回缩力减
小,呼气动力减小,使用力呼气流速下降。肺气肿肺减容术,减少肺体积,恢复胸膜胸内
负压,重建肺弹性拉力,减少呼吸道梗阻,增大呼气动力。
2.肺气肿病变多为非均匀分布,造成了通气、血流的分布不均匀,通气/血流比失
调。肺减容术切除部分无功能的病变区,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失调的通气/血流比,从而改
善了呼吸功能。
3.胸廓增大时,脯肌低平、半径增大且变短,使产生胸腔内负压的效率降低,呼吸
肌易疲劳,甚至牵动下位肋骨内向运动,变吸气动作为呼气动作;脯与胸壁、腹壁正常位
置关系的丧失也对肺充气产生不利影响。肺气肿肺减容术减少了胸腔内容的体积,恢复了
胸廓和脯的正常解剖形态,改善了呼吸功能。
4.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肺气肿时,部分肺组织病变严重,使临近肺组织不同程度被
压缩,通气减少,局部肺循环阻力增大,右心室负担加重,同时肺充气扩张使胸内压增
高,回心血量减少。肺减容术后,被压缩的肺组织得以重新扩张,降低右心负荷,胸内压
降低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呼吸功能的改善可一
定程度上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因缺氧造成的肺动脉高压,防止右心衰的发生。
三、手术适应症
理想的手术病人应符合以下三种情况:①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仅由严重的肺气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