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眠,知之并治之
文章导读:2018年3月24-25日,由赛诺菲举办的“聚精汇神——神经精神疾病高峰会”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圆满召开。来自全国顶尖的神经科和精神科专家齐聚一堂,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典,并把失眠问题作为热点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赛诺菲公司还特别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薛蓉主任,让她从专家视角就失眠的热点问题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1
在失眠的诊断方面,失眠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存在差异
■在普通门诊,就诊者通常无失眠主诉,以日间状态(比如记忆力下降、思维延迟、头疼头晕、胃肠功能问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症状)就诊。因此,普通门诊在进行失眠诊断时以医师问诊为主,询问病人是否存在入睡困难、早醒;有无日间功能障碍及嗜睡;睡眠长短及质量如何等。
■睡眠专科门诊通常使用神经心理认知评估来判断就诊者是否存在睡眠失眠障碍,入睡维持和早醒情况,有无日间功能障碍,是否合并抑郁、认知障碍、躯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会结合病史、遗传史、用药史、共患病、认知、情绪状况来综合考虑。
2
睡眠专科门诊进行诊断时,以客观性评判指标为主,但并不会常规使用多导睡眠图
睡眠专科门诊医师通常会使用一些简易评估工具(如客观评判量表、睡眠质量量表以及ESS量表)客观性评估就诊者日间嗜睡情况、夜间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长短等;也会使用一些认知量表和情绪量表评估就诊者的认知与情绪。
失眠患者多数伴有抑郁、焦虑,在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时可能会出现应激情况。因此,多数患者对PSG存在抵触情绪,指南共识也不推荐PSG必须作为失眠诊断和客观检查依据。
目前,国内也在推广一些简便性的新技术进行客观睡眠结构检查,如使用特制的芯片电极监测患者在家中的睡眠情况,观测睡眠结构及有无睡眠行为障碍、共患病情况等(如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碍,低通气障碍等)。但这类检查目前在国内应用并不广泛,缺乏特异性、敏感性等数据。
3
失眠患者会发生睡眠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慢波睡眠减少
单纯性失眠的患者,通常总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2个小时)、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早醒;部分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期提前或延长,导致做梦次数增加;大多数患者慢波睡眠减少或无慢波睡眠,浅睡眠增多,引起日间嗜睡等日间功能变化。
无论是原发性失眠,还是继发性,或合并躯体疾病、消化功能紊乱、心血管、糖尿病者,均会出现慢波睡眠减少。
4
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关注睡眠结构,首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临床医师在治疗失眠时,首先要分析导致失眠的相关因素,如应激创伤、遗传因素,倒班,昼夜节律、工作时间,环境因素,酒精依赖,睡眠习惯等因素;以及躯体疾病,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共患病;此外,平喘药、激素类,甚至抗抑郁药(如SSRIs)等药物,均会影响睡眠结构。
失眠的治疗还是首选睡眠卫生教育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如果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必须考虑药物对睡眠结构的改善作用。综合药物获益和风险来考虑,应选择可以改善睡眠效率、增加慢波睡眠、改善睡眠质量、且不存在日间宿醉感、无药物依赖和戒断现象、不影响认知的药物。此外,选择药物时也要考虑患者是否伴有抑郁、焦虑,伴或不伴有低通气障碍。
苯二氮卓类等中长效镇定催眠药,虽然可以延长睡眠时间,但可能并不能增加慢波睡眠,还会带来日间认知功能障碍、肌张力改变等不良反应,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若同时饮酒和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加低通气风险。
因此,临床上首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它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诱导睡眠慢波比例增加;此外,其不作用于其他GABA受体,无肌肉松弛作用,代谢快,不影响日间记忆力、警觉、执行能力;应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不增加低通气风险。
伴抑郁、焦虑的失眠患者,需要联用一些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避免使用SSRIs或SNRIs等会引起睡眠结构变化和高度觉醒的药物。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患者精神症状、日间状态,有无焦虑等,选择可以减少日间宿醉感、记忆力障碍,改善睡眠连续性、无戒断症状,无认知风险,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中,唑吡坦是首选药物。
5
针对生物钟受累的睡眠延迟或者入睡困难,推荐使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失眠的患者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主要表现为睡眠效率低和慢波睡眠减少。此外,昼夜节律的作息问题也会导致失眠,比如年轻人睡眠延迟,老年人睡眠提前,这种睡眠障碍实际上是昼夜节律问题,即生物钟问题(包括中枢生物钟和外周行为规律)。生物钟受累的睡眠延迟或者入睡困难者在失眠患者中较为常见,针对这类患者,推荐使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来改善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