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辨证护理
文章简介: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对胃痛患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该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胃痛患者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因素,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分述如下: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都是指胃脘痛,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对胃痛患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该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胃痛患者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因素,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分述如下:
一般护理
作息及饮食
胃脘痛剧烈或伴有出血症状者应卧床休息,一般胃脘痛可适当活动。饮食以软、烂、热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消化食物[1]。
心理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精神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观察体征、症状
注意全身情况,如剧烈胃痛突然减轻而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细弱者应首先考虑有无胃穿孔、大出血导致休克的可能,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急救处理。
辨证施护
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症候分析寒主收引,寒邪内客于胃则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致气机阻滞,故胃痛暴作,寒邪得阳则散,遇阴则凝,所以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胃无热邪,故口和不渴[2]。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轻症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较重者可用良附丸加味;寒甚者可加吴茱萸、陈皮等加强散寒理气之力,若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或呕吐者是为寒挟食滞,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半夏、生姜等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
饮食停滞
症状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症候分析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中气机阻塞,故胃痛脘腹胀满;健运失司,腐熟无权,谷浊之气不得下行而上逆,所以嗳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胃中饮食停滞,导致肠道传导受限,故大便不爽,苔厚腻为食滞之象;脉滑为宿食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积;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若脘腹气多胀甚者,可加枳实、砂仁、槟榔等行气消滞;胃脘痛胀而便闭者,可合用小承气汤加木香、香附等以通腑行气;或胃痛急剧而据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为燥,则合用大承气汤以泄热解燥,通腑荡积。
肝气犯胃
症状 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
症候分析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畅[3]。
治法疏肝理气为主。
方药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延胡索能活血祛瘀,孕妇慎用。
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症候分析脾胃虚寒,病属正虚,故胃痛隐隐,寒得温而散,气得按而行,所以喜温喜按,脾虚中寒,水不运化而上逆,故泛吐清水,脾胃虚寒,则受纳运化失常,故食纳较差。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 黄芪建中汤为主,方中黄芪益气补中;小建中汤温脾散寒,缓急止痛;若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再加椒目、防己则化饮之功更大。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到对胃痛患者的辨证护理,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