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便秘引发心理障碍
据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洪楚原主任介绍,排便不仅是一个生理活动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虽然慢性便秘不能直接导致死亡,但是它对人体的危害却不能轻视,据日本东吴大学医学院的调查显示,40%~50%早老性痴呆的患者,在他们的青壮年时期患有慢性便秘,美国每年频发便秘的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在住院的死亡患者中与便秘有关的患者每年约有90000人左右。
另外,对于女性慢性便秘的患者,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无排便障碍者。对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便秘是导致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慢性便秘导致的“粪性结肠穿孔”,虽然其发病率并不高,但其死亡率高达75%。
不仅如此,洪主任还指出,像上述那位写日记的患者一样由于便秘而引发了心理障碍的人不少。在他所接触的病人中,很多人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由便秘产生心理压力、精神紧张引发了焦虑、不安,而由于人体排便会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所以这些心理障碍反过来又会加重了便秘。
他们在临床上发现,慢性便秘患者除了有排便困难,直肠肛门胀感、下坠感、便不尽感等症状外,还常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易怒、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的人甚至会因长期解不出大便而痛苦得想自杀。“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认为必须介入心理辅导才能帮助他们解决便秘的问题。”确实,像这位《排便日记》的患者后来在心理科医生的心理辅导和药物帮助下,困扰了他七八年的便秘问题才终于得到了缓解。
并非所有便秘都宜药物治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让慢性便秘患者头痛的莫过于“难治”,很多患者与便秘苦苦抗争了好几年,各式各样的药物吃了一大筐,可便秘仍然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每日的生活中。
洪楚原指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医学界改变了过去人们对慢性便秘是所谓“习惯性便秘”、“特发性慢性便秘”的错误观念,认识到导致慢性便秘的病因是十分繁杂的。其中由“结肠慢传输”引起的便秘占了90%。洪楚原主任解释,正常人在进食48小时后,食物会通过消化系统排空,有的人由于年龄、饮食结构或者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结肠的节律运动力量不足,结肠这个“运输通道”的传输能力减慢,粪便到了这里便容易瘀积在一起,排不出去。据了解,这种情况引起的便秘目前主要通过内科药物治疗,绝大部分病人疗效确切。
“不过,并非所有便秘都能通过药物治疗。”洪主任告诉记者,其中像“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和“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引起的便秘,通过内科药物治疗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必须通过手术解决。“而由这几种问题引起便秘的患者大概有5%左右。”
某些便秘多发生在女性身上
据介绍,“直肠前膨出症”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女性的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隔支撑,不良的排便习惯、多胎生育、年老、体弱都可以导致直肠阴道隔的松弛,直肠前壁易向阴道凸出。这样一来,在排便时,直肠腔内的压力就会朝向直肠前壁、阴道后壁,而不向肛门口,导致粪便排出困难,部分患者需要用手按压阴道后壁或按摩肛门周围方能排出粪便。
而“直肠内套叠”又称直肠内脱垂,发病的原因是患者直肠黏膜因为种种原因而套叠在一起,像一堵墙壁般阻隔了粪便。该病同样多见于女性,青年、中年和老年均可发病。其主要症状是直肠排空困难、有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越是用力排便,其阻塞感越重,患者常需将手指或栓剂插入肛门帮助粪便排出。
至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则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与其他功能紊乱相似,心理因素可能有一定的作用。该病主要是因为肛门附近几组肌肉在排便时反常性收缩,致使直肠排空障碍,从而出现便秘。
链接
便秘的饮食疗法
紫菜汤:紫菜含有异常柔软的粗纤维、大量的钙、磷、铁、碘和多种维生素。做法:紫菜10克,香油2小勺,酱油、味精适量,每晚饭前半小时开水冲泡,温服。
黄芪玉竹兔肉汤: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500克,加水调味煲熟后服用。适用于排便无力,便后疲乏,汗出气短者。
雪耳大枣汤:雪耳10克,大枣15枚,冰糖适量,隔水炖1小时后服食。适用于便结难解,头晕心悸,面色黄苍白者。
百合汤:百合50克加水煮至熟透,加蜂蜜适量服食。适用于便结如羊粪,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者。
首乌红枣粥:首乌20~30克,大米6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首乌先煎,再加大米、红枣煮粥,适合于血虚便秘。
苁蓉羊肉粥:肉苁蓉15克,羊肉60克,大米100克。先将肉苁蓉和羊肉用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米煮粥,调味服食,适用于阳虚便秘。
苦瓜汁:苦瓜150克切粒,搅拌成汁,加蜂蜜调服,适合肠燥便秘。
胡桃核:胡桃核5个,每晚睡前嚼碎,温水送服。适用于大便干结,喜温畏冷,小便清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