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的哮喘及概况

时间:2006/8/29 1:06:54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文章简介:

    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发病率约为1%--4%。哮喘在临床上一般并不致命,死亡多与诊断不及时、救治不力有关。那么,哮喘在临床上都有哪些表现呢?

哮喘的临床症状因发作的轻重和支气管狭窄程度而异。典型的症状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喉部喘鸣和咳嗽,有时咳嗽为部分患者的惟一症状。这种发作可经支气管解痉药物缓解或自行缓解。患者发作前常有某种诱因,如运动、感染、接触致敏物(花粉、螨抗原等)或精神刺激,查体发现呼吸、心率增快,双肺散在哮鸣音,轻度或极严重的哮喘,哮鸣音可不出现。肺功能检测PEF和FEV1/VC%<80%对哮喘的诊断有意义。如患者有上述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特殊类型的哮喘需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1.职业性哮喘:由于工作环境中的致敏物质引起的哮喘。例如,饲料、棉絮、谷物、宠物的毛絮或粪便及化学物质、粉尘等。这类患者接触上述物质后哮喘发作,脱离上述环境,发作减轻或消失。

2.阿司匹林哮喘:这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后1—2小时,发生鼻炎和哮喘症状,女性多见,常伴有鼻息肉。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同时存在时称阿司匹林过敏三联症。

3.运动性哮喘:剧烈运动可引起哮喘发作,称运动诱发性哮喘。运动对哮喘患者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70%—90%的哮喘患者运动试验阳性。

4.咳嗽变异性哮喘:无典型症状哮喘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特征,仅为长期(1个月以上)顽固性咳嗽,运动、冷空气、上呼吸道感染会诱发加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能显著改善咳嗽症状,此种患者气道反应性高,常有过敏性体质。

没有得到治疗或治疗不成功的哮喘,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肺气肿。肺气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活动后气短或呼吸困难,轻度肺气肿停止活动后片刻即缓解,严重的肺气肿会丧失工作能力,即使轻微的活动也会导致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许多方法,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抗炎药物,已被国际、国内公认为第一线用药。

提到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许多患者和家属存在着恐惧心理,怕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实,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始于50年代,曾挽救了许多危重哮喘病人的生命,只要使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疗效。70年代初,一些学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从此使哮喘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研究表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具有剂量小,作用快,作用部位直接,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低的优点。避免了长期大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诸多副反应。研究还证实,吸入糖皮质激素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哮喘严重程度的控制水平。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是有效的。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种类主要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萘德和氟替卡松。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抗炎作用,主要表现为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通过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来完成,并能降低气管高反应性。现在临床常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制剂有两种,一种是定量气雾剂,另一种为干粉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或茶碱合用,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5—10分钟后再吸人糖皮质激素。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哮喘轻、中、重程度不同,选用不同剂量的吸人糖皮质激素。另外,还可用于哮喘的预防,对于季节性哮喘发作者,可在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连续、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此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夜间哮喘也有效,可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气管功能的昼夜变化。对于已产生糖皮质激素依赖而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吸入治疗也可减少所需口服剂量,甚至代替口服治疗。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哮喘,可显著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降低气管高反应性。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适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和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对儿童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可明显改善症状和肺功能,使峰流速值增加。临床证实,儿童哮喘首次诊断后,早期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比晚用者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声音嘶哑和口腔念珠菌病,但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吸用药后用清水嗽口即可减轻或避免局部不良反应,而且还可减少由药物从口咽部吸收而引起的全身副反应。如果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停止吸入糖皮质激素即可逆转,减轻症状。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本站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针灸 | 中医美容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