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对抗宝宝哮喘分类

时间:2006/8/29 1:06:51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文章简介:

    今年的5月7日是世界哮喘日

    哮喘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及空气污染加重所致,哮喘的发病情况呈全球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的患病正在急速上升。在我国,儿童哮喘病的发病率现已达0.5%-2%,个别地区高达5%,即使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也有所上升。因此哮喘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深深地困扰着人们,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引发宝宝支气管哮喘真相揭秘

    主要与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如果宝宝是一种遗传性过敏体质,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其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以及内外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因素,都对过敏体质的宝宝尴尬一种刺激,进而在支气管黏膜上引发变态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管壁肌肉痉挛性收缩,支气管内膜充血水肿以及黏液分泌过多。这些变化便利支气管管腔变得狭窄,造成空气进入发生障碍,患儿因此而缺氧,最终诱发支气管哮喘发生。

    生活内外环境中常见的引发因素为:被褥和枕头的灰尘,扫地飞扬的尘土,带毛的动物,香烟中的尼古丁及其他烟雾,汽车尾气,树和花的花粉,强烈的气味和气雾剂,感冒,天气变化,跑步,运动及劳累,情绪波动,喝冰水,吃冷饮,甜食,咸食。其中有些过敏原,可以在医院变态反应科检测出来。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

    特点1 发病年龄大多在三岁以后,通常有家族和个人过敏史,有婴儿湿疹史。

    病情发作时以阵发性气喘,胸闷为主,可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常由花粉、粉尘、螨虫、羽毛、塑料、牛奶、鸡蛋、鱼虾、阿司匹林、青霉素等过敏原所引起。冷空气或剧烈运动,也可以成为发作的诱因。花粉过敏者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如五月或十月气候交接或花粉季节。

    特点2 经常是在夜间突然发作,有时彻夜难眠,而白天症状则明显减轻

    发作时,病情较生的宝宝往往不能平卧,出现面色苍白,鼻翼煽动,四肢末端发绀,身上出冷汗等缺氧状。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存在,将会使宝宝发生严重的缺氧。最后,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特点3 病情常常反复发作,用抗菌素治疗并不能缓解病情。

    而且病情呈慢性炎症过程,多数患儿至青春时可自愈,但也有人终身患病。

    支气管哮喘的居家防护对策

    对策1 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时候,选择西医进行对症治疗更为适宜,如各种短效型的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而在发作缓解期则应长期进行中医治疗。中草药多为植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

    对策2 在病症缓解期间应长期吸入皮质类固醇,给予免疫增强剂,预防哮喘反复发作,减少呼吸感染的机会。

    对策3 在生活中密切观察能引起宝宝过敏的物质,明确后避免与其接触,并采取相应的脱敏治疗。平时加强锻炼,如做冷水浴,干毛巾擦身等。避免感冒,过劳及情绪波动过大。

    引发宝宝哮喘性支气管炎真相揭秘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这些病毒又都可成为支气管炎的致病原,使感染往下蔓延,引起支所管壁发炎,黏膜充血水肿,管壁肌肉痉挛,支气管因而变得相对狭窄,产生哮鸣音。其中一少部分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哮喘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特点

    特点1 发病年龄大多在两岁以内,体形虚胖的宝宝易患。病情常由感冒诱发,发病时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发烧、喘息。在过去病史中也可能有湿疹病史。

    特点2 常能在喉部听到明显的痰鸣音,当宝宝哭闹时,烦躁时,咳喘会加剧,出现呼吸困难,并喘鸣音变得很响,就像拉据声发出的声音,尤其是夜间较明显。通常为黏液样痰,如果咳出黄白色的痰则提示已继发了细菌感染。

    特点3 治疗控制感染为主。患儿大多在学龄前停止发作。反复的患儿,日后可能转变为支气管哮喘。

    哮喘性支气管炎居家防护对策

    对策1 未并发细菌感染时应以中药和对症治疗为主要措施,即服用清扫解毒的冲剂或草药。体温38.5度以上,要遵医嘱服退热药。一旦有脓性痰或化验血白球升高时,赶快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抗菌素。同时,给予平喘药,抗过敏药及止咳平喘祛痰的中药。

    对策2 哮喘性支气管炎很易反复发作。因此,在治疗上时间一定要长些,这样才能彻底治愈。不可在宝宝喘息时,就赶快求医用药,而病情一好转则过早地停服平喘药。其实,宝宝的支气管仍处于痉挛状态,稍有不慎又会发作,反复的喘息发作,不仅会使宝宝很痛苦,而且容易转变为支气管哮喘。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本站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针灸 | 中医美容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