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五:服药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可各有不同。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误区六:凭感觉服用降压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
还有些人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误区七:降压只用保健品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误区八:去医院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医院复查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误区九:长期用药可耐药
还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也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误区十:降压治疗有药就行
部分人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准好;而对吸烟、饮酒、饮食口味重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