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质性肾炎

时间:2006-8-28 23:27:41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约占间质性肾炎患者的50%)可见肾小动脉硬化。因肾间质主要位于髓质区。髓质及乳头在硬化和变形病变中严重受累。有时可见肾乳头坏死。尤其是在镇痛剂肾病患者。

        1.梗阻性肾病 梗阻最初的影响是阻塞尿流,同时肾脏不停地产生尿液,梗阻近端的输尿管持续蠕动,不久,梗阻近端管腔和肾盂内的流体静压上升。该压力传递到肾内肾单位,最终导致GFR下降。GFR下降的幅度取决于梗阻是否完全和压力升高的幅度。2.基本上各种主要的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都可引起肾脏不良反应。NSAID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抑制11-脂氧合酶和15-脂氧合酶,促进白三烯形成,NSAID还干扰白细胞移行及其功能。低容量、缺盐、充血性心衰和其他伴有肾上腺能神经高活性状态时,肾脏释放前列腺素是防止肾缺血的主要机理之一。NSAID抑制这种保护性机理可使肾血流量和GFR下降,导致原来处于边缘状态的肾功能恶化,出现急性肾衰。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脾肾亏虚证候:表现有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和脾肾气阴两虚之异。脾肾气虚者,见疲乏无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或有小便涩痛、淋沥不畅,遇劳即发,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属脾肾阳虚者,见面色晄白,肢冷畏寒,腹胀便溏,腰酸冷痛沉重,尿清长,夜尿多,或见少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缓。脾肾气阴两虚者,表现为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水,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质偏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带数。

        2.肝肾阴虚证候: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烦躁易怒,舌偏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证候: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动则心慌心悸,易汗出,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 4. 湿浊内阻证候:神情疲惫,面色无华,少尿或尿多清淡,或见水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或兼数。

        西医诊断

        诊 断:明确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有的患者直到肾功能不全出现症状时才就诊,很容易将原发病诊断为慢性肾小球疾病。因此,对这类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其他有关情况,结合各项检查,判断有无慢性间质性肾病的可能性。对于由急性期迁延而来的、病因明确的、表现典型的病例,根据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即可做出诊断。

        病 史: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

        症 状: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见肾衰的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疲乏、体重减轻及贫血、高血压等。

        体 征:

        尽管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病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梗阻性尿路病见肾盂积水,尿酸性肾病有痛风的表现,某些代谢性疾病见尿路结石等,但间质性肾病本身的临床和实验室所见却极为相似。除非有另外的诱发因素如尿路梗阻,急性感染一般不常见。如果在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之前的任何时期除去或治疗可根治或可逆性因素,病情可趋于稳定、中止,或延缓其进展。在出现肾功能衰竭前,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较少,而在实验检查可发现一些异常。后期见肾衰的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疲乏、体重减轻及贫血等。

        慢性间质性肾炎后期常有高血压,但不如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前者发生率约50%,后者大于80%。在原发性间质性肾病,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低于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有时由于肾脏保钠功能障碍,引起缺钠和低容量可导致急性低血压发作。

        体 检:消廋、贫血貌及肾衰的体征。

        影象诊断:肾脏影像检查尿路的X线照片一般无特异性。某些原因的间质性肾炎有其相应的特异性表现,如梗阻性尿路病的肾盂积水和输尿管积水,镇痛剂肾病和镰状细胞病的乳头坏死等。在疾病早期,肾脏大小和轮廓可正常,但双肾缩小为本病的普遍特征。由于皮质瘢痕形成,肾脏轮廓一般不 规则,肾盏常扭曲、扩张及变钝。尿路造影片偶可正常。近些年来随着肾脏超声和CT扫描的开展,在阐明各种间质性肾病的原因及其分期方面有很大帮助。超声波检查对梗阻性肾病和肾脏囊性病具有诊断价值,超声和CT扫描对确定肾内结石的部位和大小都极为有用。

        实验室诊断:1.肾脏浓缩能力障碍 2.肾脏保钠障碍3.肾性酸中毒 4.肾脏钾排泄障碍5.肾脏内分泌功能不全等检验。

        尿沉渣常无特异性异常,有时可正常,一般可见中等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活动感染期间可见白细胞管型。大量蛋白尿不是本病的特征,尿蛋白微量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少于2.5g,通常少于1.5g。尿蛋白中白蛋白成分少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蛋白如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针灸 | 中医美容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