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初卫华通讯员戴谷音)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郭继鸿教授等为一名频繁发生阵发性房颤的病人成功植入了多程序预防房颤的最新型起搏器,整个手术仅用了两个小时,还为患者植入了一支冠状窦电极,进行三腔起搏。术前病人每日多次发生房颤,术后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心房颤动是发生率最高的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繁,引起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应用非药物治疗,尤其是起搏器预防房颤进展迅速,已取得了显著疗效。发生房颤的原因很多,如心房肌缺血、纤维化、心房肥大、病窦综合征、心房电活动不同步等。在此基础上,房颤还需在房性早搏触发后才能引发。起搏器就是通过超速抑制程序(简称DAO方式)抑制这些房性早搏而达到预防房颤的目的。
今年,国外又在DAO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抗房颤起搏器,它不仅含有DAO程序抑制房性早搏,还增加了另外三个新的预防房颤的程序,分别对运动后心率骤降、房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及连发房性早搏迅速及时地做出反应,减少这些因素诱发房颤的几率。与单纯的DAO相比,其预防房颤的程序增多,对房性早搏的反应增快,预防的有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