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都市人对肥胖以及减肥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认为肥胖主要是影响美观,减肥就只盯着体重,吃减肥药最省事,等等。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蔡德鸿教授提醒,肥胖会大大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不孕症以及多种肿瘤的患病风险;许多减肥药物有危害心血管的风险,需要慎用,最好采用非药物干预;减肥的关键是使脂肪细胞变小和降低体内脂肪比例,而非仅仅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达标≠脂肪不超标
身体脂肪是构成体重最核心的东西。目前,评价体重都用一个指标叫“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BMI的正常值是18.5-23.9之间,如果超过24就代表超重,超过28代表肥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糖尿病与体重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宏教授指出,一个人胖不胖关键要看身体脂肪,而不仅仅看体重。很多都市白领都学会了计算自己的BMI,如果在正常范围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许多都市人由于运动量极少,体内的肌肉很少,但脂肪很多,体重虽不超标,甚至看上去身材也很苗条,但其脂肪比例却超标了,那么他(她)也需要减肥。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脂肪是不是超标呢?陈宏介绍说,现在许多医院的内分泌科、营养科甚至营养食品专卖店都有人体成分分析仪,可以测出体内脂肪的比例。若体脂超过30%,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点多余的赘肉减下去。另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自己的腰围来判断自己的脂肪是否超标。按照亚太地区的标准,女性肚脐这个水平线上的腰围不要超过80厘米,男性不要超过90厘米,如果超标了就要减腰围。因为腹部脂肪多可以引发多种脏器的损害,包括胆囊炎、脂肪肝、心脏疾患、糖尿病等。
减肥过快,减去的只是水分
脂肪超标了就要下决心减,减肥的方法林林总总,“总的原则就是你消耗的热量大于你摄入的热量”。陈宏提醒,许多人减肥过于急功近利,哪种方法宣称“几天可以减掉多少斤”就试哪种方法。他认为速度过快的减肥,看似减重效果很明显,往往减掉的只是水分,很快就会反弹。
在临床观察了多种减肥方法后,陈宏认为,饮食控制最为关键。饮食控制其实也有许多方法,比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即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血糖的波动,缓解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就是减少主食(如米饭、馒头)的摄入,但肉食和菜可以照吃不误,适当控制即可。陈宏说,这种减肥方法有一个好处,即不会让人因觉得饥饿难耐或难敌美食诱惑而难以坚持,并很快产生放弃的念头。
长期温和的运动,更能减脂
在饮食调整的同时,还要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仅可以帮助消耗热量,对长期的健康更有帮助。很多人下了减肥的决心后,立即到健身俱乐部办张年卡,在跑步机上狂跑。陈宏提示,要想达到减脂的效果,提倡长期坚持温和的运动,并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往往会让人感觉饥饿难耐或产生好好犒劳自己的念头,于是就去大吃一顿,摄入更多的食物,最终没有帮助减肥,反而助长了发胖。
许多专业人士都推荐,最好的运动就是快走,非常安全、有效,运动伤害相对最少。卫生部公布的2007版膳食宝塔,头一次放进了运动学的符号。推荐成年人每天走6000步。
陈宏最后提醒,致力于获得并保持健康的体重是一辈子的事,一时兴起的行为往往没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