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润今等人,借用磁共振扫描检查,对视神经脊髓炎开展深入研究,在国内首次以影像手段,揭示出了该病在视神经和脊髓以外仍存有的病灶,从而证实视神经脊髓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亚型。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发病多在30岁左右,病情反复多变,渐进性加重,后期常丧失劳动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以往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脊髓炎到底是独立的疾病,还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分型,曾在尸解、病理等方面进行过研究,但一直没有统一认识。随着磁共振扫描技术的普遍应用,李润今等人设计对视神经脊髓炎进行脑部磁共振扫描检查,以期发现除视神经、脊髓之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是否有脱髓鞘损害。
经过7年多的研究,他们主要有以下收获:患有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出现脊髓受累症状后,头颅磁共振扫描检查异常率显著;急性期可观察到脊髓变粗肿胀;病程长及多数致残病人表现为脊髓变细萎缩,而且萎缩程度越重,致残状况越重。17位被临床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的患者,头颅磁共振扫描除可见到上述表现外,还分别在颅脑的其它部位,检出了超过3毫米大小不等的卵圆形脱髓鞘斑块81个,其中脊髓12块,脑室周围、脑干等处69块。这些属于无症状的亚临床病灶的检出率为67%,表明视神经脊髓炎的病灶不仅仅局限在视神经、脊髓两个部位,是多发性的,而且患病时间越长,出现亚临床病灶的机会越多。早期发现这些脑部隐匿性病灶,提示临床及时对症治疗,可有效地减轻视神经脊髓炎致残的不良后果。研究还发现,在56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视神经脊髓炎占到41%,远远高出亚洲地区3~8%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