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论述

时间:2006-8-28 22:53:36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一般认为糖尿病性肾病所具有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的病变一部分。其发病机理直接涉及到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包括遗传和代谢两个方面,但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代谢紊乱,慢性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新的研究证明多元醇通过活性增高是糖尿病性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但至今有关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就目前认为本病发病的因素简述如下:

          (1)遗传因素 siperstoin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基低膜较正常人明显增厚,患者儿女血糖正常者有轻度的基底膜增厚,说明遗传因素与发生微血管的病变有关,因此,代谢紊乱仍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现目前认为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简述如下。

          (2)内分泌紊乱 生长激素增高,二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增高外,幼年型患者也较为显著。分泌增多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促使基底膜蛋白质的合成和增厚,有人切除小鼠垂体后注射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给予小剂量的生长激素,结果是糖尿病大鼠的肾小球基膜明显增厚,说明生长激素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胰高血糖素增多,增加肾血流量,增高血糖浓度,促进血浆溶酶活性从而影响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各项增高可能为又一影响微血管病变的因素。

          (3)代谢紊乱 临床实验研究证明,代谢紊乱是高血糖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持续性高血糖状态,进入内皮细胞与半乳糖结合成的双糖单位增多,同时糖尿病人肾脏葡萄糖转移活性增高,促使糖蛋白合成增加,大量沉积基膜上,高血糖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糖基化血红蛋白增多,影响多肽的连接通透性增加。由于基底膜的肥厚、增生与渗出,引起微血管病变。

          目前已证实糖尿病病人多表现为多元醇通道活性增高和肌醇含量减少,前者使细胞内梨醇和果糖堆积,后者使细胞膜上磷脂更新合成受到限制,新的研究证明糖尿病大鼠的肾组织内也有醛糖还原酶和山梨醇含量增高,说明多元醇通道活性增高也是dn发病的重要原因。

          以上这些改变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和系膜区物质增加,由于生成增多,代谢产物过滤物质移走的减少,两者同时存在,结果使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纤维素沉积,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病理改变。

          2、病理:

          糖尿病性肾病的肾脏病理变化早期可见肾脏增大,控制好糖尿病使肾脏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增长,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出现基膜增厚,一般开始扩展,同时轻度增生,若糖尿病控制良好,以上病理变化可减轻,若病情继续发展,肾脏可导致三种典型的肾小球的硬化的病理改变。

          (1)结节性病变表现为肾小球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的结节,为糖尿病肾病特征性改变,结节常先出现小叶中央可单个或散见于各叶,大小多寡不一,呈现球形,质地均匀或呈现薄层性,结节中央有很少细胞存在,细胞成分布于结节外周。肾小球毛细血管被外推,毛细血管有时可扩张,形成微血管瘤,这种微血管瘤可形成大小结节病变,当病变发展,结节增大,增多,小叶中央部分均被结节被占据,仅周围毛细血管保持通畅。

          (2)弥漫性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质广泛增多,pas染色阳性物质,分布可局限于小叶的中央部分,广泛播散于毛细血管间,小球毛细血管有不同程度增厚,与系膜基质增加不成比例,极少数人无系膜增生,此种病变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最常见的病变,同时存在,也有人认为结节性病变是由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导致。

          (3)渗出性病变多见于外周毛细血管,管腔内有均匀的物质沉着,呈现半月形状,形似纤维素而含有脂质,渗出性病变也有在肾动脉硬化或各期肾小球肾炎中发现。

          在以上病理变化的基础上,随着病程延缓,病变加重,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针灸 | 中医美容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