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法治疗小儿脓胸的临床分析
文章导读:
小儿脓胸是指胸膜腔内有脓液积聚,是一种胸外科常见病,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可能会危及患儿生命。发病主要原因是肺内感染灶中的病原菌直接侵袭胸膜或淋巴组织。还可能由胸腔手术和胸部损伤引发。传统的小儿脓胸方式为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闭式引流排脓,营养支持,纤维板剥脱术。随着近年胸腔镜的发展,它逐渐地被应用到小儿脓胸治疗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以下是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治疗小儿脓胸54例,现就其选用的治疗手段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病人资料本组共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8个月~3岁20例,4~6岁22例,7~10岁7例,11~13岁5例。发病时间4d~2个月。病变部位在右侧33例,在左侧21例。起病时均有受冻或感冒史。
1.3治疗结果54例均全部治愈。
2 讨论
2.1病因小儿脓胸大多由肺部感染引起。本组病例6岁以下发病率较高,原因或许是因为儿童的抵抗力较低,不易抵抗肺部病毒感染。而且,根据本组患儿生活的环境中判断,由于其所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季节性的着凉、感冒、肺炎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均有可能导致脓胸。
2.2诊断要点[2]急性脓胸时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胸腔内积存大量液体。小儿高热不退伴随呼吸急促甚至紫绀时,除肺部感染的情况,临床医生还要考虑急性脓胸的可能性。如果是慢性脓胸,主要症状为慢性全身中毒症、伴随肋间隙变窄、胸廓塌陷、脊柱侧弯等,病情不易判断时,可拍摄胸部X线、胸部CT[3],根据片子判断具体状况。最后采用胸腔穿刺取脓液,将该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确诊。
2.3治疗分析小儿脓胸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小儿病症诊断困难,当小儿肺炎经治疗后发热情况无好转,考虑脓胸的可能,便于诊断、治疗。
2.3.1脓胸病史小于2周:①敏感抗生素治疗。②排除胸腔内积脓将感染物质和毒素清除干净。③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1)药物治疗:抗生素应用广泛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比其他菌类多。除了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儿也可能会感染上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真菌。未确定感染菌及药敏之前,选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灭滴灵+氨基糖甙类三种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脓液培养结果出来后再调整抗生素使用。(2)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急性渗出性脓胸。确诊后要及早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防止反复胸腔穿刺形成纤维素性脓胸。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引流管位置,如果放置不当(未在脓腔)会使脓汁呈半凝固状,不能充分引流。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它产生的脓汁粘稠度大,不易引流,如果在治疗中疾病恶化也会出现类似现象。
由于治疗中脓胸患儿体力消耗较大,手术产生的病痛会降低患儿的食欲,除了精心治疗外,还应注意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2.3.2病史较长时,施行纤维板剥脱术[4]纤维板剥脱术的优点是: 手术时间短、创伤轻、出血少、病人手术耐受力较高、无后遗症、治愈率高,另外手术时可及时发现肺内病变进行治疗。纤维板增厚所致的胸廓下陷、脊柱侧弯等也可得到有效防止,减少其后遗症、病残率及病死率,提高脓胸治疗效果。缺点是手术中造成的创伤较大,但其高治愈率足以弥补了不足。本组23例采用纤维板剥脱术,术后治疗效果均十分理想。
2.3.3胸腔镜手术[5]近年来,随着胸腔镜在胸部外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其治疗手段逐渐地被小儿胸部外科所采纳。小儿脓胸在早期处理相对容易,增厚的纤维膜与肺的粘连也易剥离,多数情况下可完全清除病灶。
本组患儿经胸腔镜手术后全部治愈,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切口小、恢复快、抗生素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少、留置胸管时间少、术后应用止痛剂病例数少。胸腔镜手术可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促进肺早期复张。单纯胸穿或闭式引流很难彻底将脏、壁层胸膜表面及叶间裂、肋膈角等处的脓液、纤维素条彻底引流出,容易造成的纤维素机化形成增厚纤维板,及时采用胸腔镜手术可避免这些情况。术后冲洗引流是术后在胸腔上切口置一冲洗管,下一切口置引流管,效果和开胸手术相同。
结论:小儿脓胸多由肺部感染所引起,患者多处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或农村,易忽视、误诊或未及时治疗使感染转变成脓胸。小儿脓胸病情不易控制,变化快,病期不同病症容易交织和延续,不易确切划分,使临床上的确定治疗方式产生一定困难和分歧。
胸腔镜是一种新的方法,为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随着临床上儿胸科中胸腔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得到充分保证,并显示出其优势。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脓胸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探查全面、治疗彻底,克服了开胸手术的缺点,而且对小儿的心理发育影响小。今后,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理论和技术上不断改进和普及,小儿胸腔镜手术必将成为小儿脓胸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