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日世界助残日,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为肢残人、聋儿、智力障碍者等各类残疾人开展义务咨询活动。在拥有先进康复训练设备的肢体康复部,记者见到正在进行训练的脑瘫患儿。陈耀红医生介绍说,“中心”落成开诊一年来,就诊的脑瘫患儿有近百名,年龄多在10岁以下,最小的只有八、九个月。脑瘫患儿的治疗训练贵在一个“早”字,康复训练(包括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体能训练)越早进行,对患儿的康复效果越明显。陈医生就一些人们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什么是小儿脑瘫
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缺氧、感染、婴儿高胆红素血症或其他危重疾病),损害了大脑运动中枢,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坐位抬头时头仍后倾、脚尖落地、两侧瘫、偏瘫、单瘫、手足徐动、肌挛缩、肌张力高或肌强直、震颤。此外,常伴有神经和精神改变及多种并发症,如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姿势行为异常者在患儿4~5个月时即渐渐明显,如肌肉呈异常收缩状态,肌肉过度紧张,以及肌收缩不协调,卧位时头可抬而前臂自主运动受限,下肢伸展时出现外展、外旋受限等,表现为普通性运动发育迟缓。
要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干预
目前许多国家对婴儿脑损伤、脑瘫的高危儿采取比早期教育更强的干预方法,已使脑损伤所遗留的残疾大大减少。只要医务人员及家长重视预防脑损伤的发生,进行正确的信息刺激与循序渐进的脑功能训练,并对脑瘫高危儿施行早期干预,脑损伤遗留的其他残疾会大大减少。
在医院对新生儿缺氧、黄疸及它危重情况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预,急性期过后,就应马上进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这样的干预从新生儿期就应开始,如果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婴儿早期,不少脑损伤儿虽经功能训练可部分恢复,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生后3个月开始干预的脑损伤儿,绝大多数可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
如何发现、预防脑瘫
l.预防措施
坚持优生优育,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有高血压、妊娠毒血症要及时治疗,避免难产;保证孕妇良好的营养、预防早产;孕期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怀孕期间(尤其头三个月)做好风疹预防工作;鼓励母乳喂养,增强婴儿抵抗感染的能力。
婴儿出生后定期去医院检查,早期发现发育迟缓的症状,给予及时指导及治疗;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防止脑膜炎及其他传染病发生;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以及发烧的正确处理,有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2.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可疑脑瘫的患儿是实施脑瘫康复的关键,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食发育3个方面来观察。
(1)运动方面:出生后1~2个月,身体特别僵硬,穿衣或活动其身体时感到困难;3个月时双腿僵硬,不能抬头,双手不能支撑,侧卧时,头偏向一侧,一侧肢体屈曲,另一侧伸直,双手不能放在一起;6个月坐时出现圆背,不能抬头,上肢僵硬,手握拳;将其推向坐位时,头后仰或背向后伸;9个月时用手玩东西的能力较差,下肢僵硬,脚尖着地,不能用下肢负重;12个月不能扶物站立,下肢僵硬、脚尖着地;不会爬,只用身体一侧或用手拖自己;或者双腿发软,不能抬头,悬空抱时其四肢下垂,抬头、坐和运用双手活动迟于同龄孩子或常用一只手活动;18个月时一侧上肢僵硬,一侧脚尖站立行走、站立平衡差;大部分时间用一只手玩,一侧下肢可能僵硬,坐时一侧身体负重。
(2)语言方面:出生后不爱哭或容易哭,易激惹,睡眠差或终日睡;或5~6个月仍不会哭,且对外界反应淡漠;不会发音或极少发音;8~12个月对成人的语言仍不理解。
(3)进食方面:吸吮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
如果发现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儿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视、听及皮肤感觉这3个大脑的主要输入途径进行适当的信息刺激,对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主要输出表现进行比正常运动发育规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训练。
新生儿期即可在婴儿睡醒时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对视觉追踪不好的更应加强这方面训练;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应多次与婴儿说话,对听觉定向反应不好的,可加带响玩具等进行声音刺激;父母可用温暖的手抚触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可促进脑损伤康复。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如下训练:
1.为了加强小儿头部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位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形成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2.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