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爬行的运动处方

时间:2006-8-25 22:45:21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目的:  
 
  1. 锻炼全身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促进脊柱生理弯曲形成,塑造健美体型。
 
  2. 发展心理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促进婴儿情感、注意、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3. 通过本体感觉、位觉、平衡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的刺激,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内容与方法:  
 
  1. 各个方向的侧爬。  

  2. 爬上、爬下一个斜面。  

  3. 在窄长的板上爬。  

  4. 从一个障碍物的上面或下面爬过。  
 
  能力有所提高后可采用以下练习:
 
  5. 保持抬头、伸背、同侧手臂和腿同步爬行。
 
  6. 交叉手臂和腿的前爬次序,即左臂和右膝向前,随后右臂左膝跟上。  

  7. 双手臂同时前爬,然后双膝同时前爬,通常称为“兔跳”。
 
  8. 改变方向爬、转向转身爬。  

  9. 各种方向向后爬。  

  10.爬斜木或爬台阶。  

  11.膝盖不着地爬行,过渡到蹲起、站立、学走路。  
 
  婴儿学爬先是企图匍匐向前移动,但开始时往往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后退了,这就需要大人的帮助。在他爬行时,你可以用手顶他的脚底,这样会使他有东西蹬着,易于往前爬。只要经过努力有了进步,就要给予他鼓励,例如:提供两个他所喜爱的玩具或美味食品让他爬着去拿到;让他爬着去够你伸出的手臂。  
 
  每次爬行练习时间不要太长,爬3-5分钟左右,让孩子休息一下,多间歇,多次数,每天练2-3次,每次10-30分钟。  
 
  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爬行游戏如:  
 
  拉着一个玩具在地毯上走,让婴儿去抓,要掌握好速度,让他可以抓到,速度逐步地加快。  
 
  滚一个球,让他爬去追并拿到。  
 
  你自己也趴在地毯上爬,让他追你。  
 
  有趣的是,当你们俩的关系调换一下,由你追他,他往往不跑,这是因为大多数婴儿这时不懂得“被追”这概念,直到一岁半以后才明白被追的意思。  
 
  这里介绍一个爬行通过“隧洞”游戏。  
 
  找一个大纸箱,用胶布将纸箱两边开口的翻盖粘成隧洞状,最好在隧洞中铺点质地柔软的铺垫。把一个玩具放在隧洞的另一头,让婴儿爬过去得到它。  
 
  对于婴儿来说,爬着通过隧洞是一个非常神秘和令人激动的游戏,爬着过隧洞也是藏猫猫的一种形式,人忽然不见了,又忽然出现了,就像变魔术一样。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爬行翻越障碍的游戏。  
 
  在地毯上设置简单的障碍物,如大的枕头、沙发垫、大的绒布玩具、纸箱隧洞、椅子(可以从下面钻过去)等。鼓励婴儿沿着设置好的障碍一个一个地翻越:爬过这个枕头,绕过那个玩具动物,从这把椅子下面钻过去,再通过那个隧洞。当婴儿全部完成后,要紧紧地抱他以示鼓励。  
 
  你在前面引路通过这些障碍,让婴儿随在后面,这个游戏会使婴儿很高兴,并会觉得自己很有本领;或者用一个婴儿所喜爱的玩具引路,你在每个障碍物前晃动这个玩具,让婴儿想追上抓到它。  
 
  一定要注意,当看到他追不上而兴趣低下时,要降低难度。  
 
  到婴儿9-10个月时可用玩具在孩子前方向上逗引他从爬过渡到蹲起、站立,并学会掌握站立平衡。  
 
  到婴儿11个月时,一般能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走路了。父母教婴儿学走路大多是用手扶婴儿的腋下,或是拉住他的两手帮他进行,逐渐放开一只手,再发展到完全让他自己走。训练婴儿走路的方法,最好是采用“扶棍练走法”,即大人横握短棍的两端,叫婴儿两手握住中间,大人们慢慢向后退,婴儿随着向前走。由于扶棍练走可以使婴儿的平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有大人在婴儿眼前,可使他情绪愉快、有安全感,故用这方法学走路比大人拉着婴儿两手走学得快。有些父母用宽布捆住婴儿的胸部,在后边拉着婴儿走,这种方法不利于掌握平衡,也不利于胸廓发育,不宜采用。  
 
  注意事项及要求: 
 
  1. 在婴儿活动爬行的范围之内不能有任何尖利的东西,或易碰倒的东西,以免伤害婴儿。
 
  2. 在地上爬行时,可在膝盖上带上护膝,防止婴儿因膝盖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护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膝关节活动度。  

  3. 尽量让孩子通过爬行自然过渡到自己站起,如从俯卧到四肢站立,然后从爬过渡到自己能坐起、蹲起,再从蹲到自己站起,并能掌握站立的平衡,孩子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走路了。

 


儿童发热该怎么处

不同部位肿瘤标志

剖腹产手术彩色图

各种急腹症的疼痛

宅男女神周秀娜超

孙菲菲走红毯被踩

婴幼儿运动发育“

手足口病图片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