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言行是模仿的来源

时间:2006-8-25 22:08:36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故事】

  一个七八岁的儿童,经常坐爸爸的车外出,每逢堵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口出不逊,不是骂警察就是骂别的司机,致使孩子也是满口脏话。一天,妈妈接他下学,正见他站在校门口对另一个同学口吐狂言:“小子!你他妈等着,明天让我爷爷收拾你,小兔崽子,敢惹你爷爷我!”妈妈吃惊小小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原来,儿子经常和他爷爷外出,在街上被挤了或被自行车刮碰,爷爷便口出不逊,张嘴就骂,有时还动手打人,孙子也就学得满口脏话。

  【理论分析】

  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影响。

  孩子发生了好的行为或者是不好的行为,父母应该给予相应的教育。

  (1)对好行为进行奖赏鼓励

  比如,家中有小朋友做客,孩子在玩遥控汽车,小朋友也要玩,如果孩子很客气,很大方地让小朋友玩,此时的孩子就应该受到表扬。如果家长及时地给予孩子表扬,孩子便从这种事中学会谦让和友谊,也从这件事中学到别人做了好事要表扬的道理,此时家长对孩子的表扬,从正面强化了孩子好的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如果孩子拒绝小朋友玩自己的遥控车,父母则应晓之以理,让孩子知道应该友好的道理,不使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同时,父母对孩子晓之以理的批评教育也会给孩子提供用道理服人的模仿榜样。

  在孩子拒绝小朋友玩自己玩具的时候,如果家长用惩罚的手段对付孩子的缺点,例如“你不给小朋友玩,我就把玩具给你没收”或者“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甚至吓唬孩子,如果你不给小朋友玩你的玩具,妈妈以后就不喜欢你了。这些惩罚和吓唬的措施,属于一种负的强化措施。因为孩子害怕“以后不买玩具”,“把玩具没收”等后果,所以才把玩具让给小朋友,这种措施可能一时起作用,而这种在家里由于害怕惩罚不敢表示的不良情绪,出门之后,父母不在身边而没有遭受惩罚的后果时,孩子就会故态复萌。

  另一方面,父母对他的这种做法也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他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用惩罚对待犯错误或有缺点的人。

  (3)让孩子明白仇恨情绪的适宜与不适宜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让孩子逐渐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反映出仇恨情绪,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有仇恨情绪;在遇到什么挫折时应该有强烈的反应,而遇到什么挫折时不应该有强烈的反应。明白这些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仇恨情绪有时是适宜的,有时候是不适宜的。例如那些伤天害理的毒贩子,他们引诱青少年吸毒,不仅从青少年身上赚取金钱,还使青少年的身体遭到毒害。对这些害人的毒贩子的仇恨就是适宜的,而对那些被毒品伤害的青少年的仇恨情绪就是不适宜的,不仅是不适宜的,我们还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帮助他们摆脱毒品,远离毒品。

  面对挫折,反映同样有适宜和不适宜的问题。例如,在考场上的一次失利,面对这样的挫折,只能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加强努力,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而不能把挫折归咎于有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产生嫉妒,甚至仇恨情绪。但是,如果遇到拦路抢劫或者入室盗窃这样大的挫折,对抢劫犯和盗窃犯的仇恨情绪就是适宜的,从仇恨情绪当中,想出解救自己和制服罪犯的方法。这些都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化过程中要弄清楚、想明白的道理,让孩子仇恨情绪的产生受到严格的限制,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出来。

  【专家建议】

  防止孩子产生不良仇恨情绪,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1让孩子发泄情绪

  家长们肯定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当你心中有怒时,你们就会想方设法发泄出来,只要胸中愤怒发泄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尽管每个人发泄的方法不同,有人摔东西,有人闷头干活,有人大喊大叫,有人出走逛商店,有人会去爬山、跑步……其实,孩子也一样,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情绪波动的原因,对症治疗。

  本节提到的4岁男孩儿仇恨2岁小表妹的事件,是因为男孩儿有一种挫折感,挫折引起仇恨情绪,而仇恨情绪引发了仇恨行动,所以减少儿童挫折感便是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为儿童提供条件,让儿童产生一种与仇恨情绪完全不相容的另一种行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两件事情,家长为儿童创设一个能够吸引他们全神贯注的事情,转移儿童的注意,然后利用这件事情使儿童具有成就感,这样便可抵消挫折感给他们的影响。同样,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也是让他们发泄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昆虫蝴蝶、飞鸟走兽、蓝天白云,都能引发儿童的兴趣,转移他们对不良情绪的注意。

  2适当、正确的惩罚

  惩罚是一种负强化法,它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使孩子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以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家长在实施惩罚措施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家长都清楚惩罚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但很多时候,由于家长的不冷静,家长感觉孩子的错误妨害了家长的利益或者给家长丢了面了,而不是因为孩子的言行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家长伤心、生气,于是忘记惩罚孩子的目的,采用过激的方法,使孩子感到家长惩罚自己,不是因为自己错了,而是家长生气,有火要发泄。

  (2)惩罚要适度适当

  既然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孩子,那就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情况下,给予孩子适度的惩罚,让他们认识到违反规范是错误的,从而深化他们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所谓适度,法国人卢梭早在300年前就说过:“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例如,孩子不爱惜家里的东西,把家里的椅子弄坏了,那就让孩子站着吃饭,让他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例如一个孩子任性,动不动就摔东西,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他爱吃东西的愿望,把一个玩具摔了。那就告诉他,两个月之内不给他买新的玩具,如果不承认错误的话,那就一直到他承认错误为止,让孩子感到他确实需要这些东西,要爱惜这些东西,同时也认识到父母的惩罚是公正和合理的,是因自己的不良行为引起的。

  所谓适当,有如下几个意思:

  一是不能妨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不妨碍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舍得让孩子吃些苦,例如罚站,反思自己的错误,限制孩子的某些自由和权利,例如不准玩游戏机,不许看电视,不许外出活动;再例如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去抄课文或者采用冷淡的方式,在某一段时间内不和他说话,使他感到孤单等。

  二是在惩罚孩子之后,抓住适当的时机

[1] [2] 下一页


儿童发热该怎么处

不同部位肿瘤标志

剖腹产手术彩色图

各种急腹症的疼痛

宅男女神周秀娜超

孙菲菲走红毯被踩

婴幼儿运动发育“

手足口病图片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