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茶馆韵味依然?

时间:2006-8-26 13:22:11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据一家酒店的经理介绍,到了夜间一两点夜宵生意十分好,郊区人们再也没了到了晚上七八点就足不出户的习惯;吃完饭去附近茶馆坐坐,几个亲朋好友聊聊天,喝喝茶,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松江区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也吸引了大批年轻有为的人们前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茶馆、咖啡吧成了年轻的人们最好的休闲去处。这位经理认为,附近喝茶休闲的馆店近几年不断涌现,主要也是瞄准了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各类新型消费群体。

  一位邹先生也介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之中流行起了开车去郊区吃饭、喝茶。上个周末,邹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一共8人(包了两辆面包车),相约前去奉贤聚会,因为他们听说奉贤的餐馆不仅价廉,口味也极有特色,特别是那儿推出的近海产的“小海鲜”。吃完饭未尽兴,一行人又去一家茶馆坐坐,那里装修得倒还干净,也并不贵,平均每人消费十几元。邹先生说,可能是名声在外的缘故,那儿酒店、饭馆很多,但家家生意都不错;周边的茶馆也因此得了一批客源。

  近日,在宝山区记者也喝了一次茶。那是牡丹江路上一家茶室,应该并没有多少名气,清新的广告牌与“避风塘”有点相似。吸引记者的是,才到晚上七八点,二楼茶室临窗已坐满了人,一个个座位还排出挺远去。走进茶室,记者看到里面约有三四百个平方,一百多个座位,中间放着圆木桌、竹藤椅,两边则是长方桌、矮长沙发,四处还有一些插花点缀,疏疏朗朗的开放式空间,因而显得十分开阔。

  茶室里只有少数的座位还空着。那些喝茶者,有的看上去像亲友,有大人有小孩,相谈甚欢;有的则是一群年轻朋友,躲在一角边喝茶边打牌;有的则显然是一对情侣……负责斟茶的吴小姐介绍,地处宝山区的繁华商业街,茶室从今年五月份开张以来,生意“好得不得了”,根本不愁没客人;茶室开放时间是中午12:00—凌晨6:00,往往在下午就坐了不少人,其中有人还把这儿当谈生意交流的场所。问为什么生意这么好?吴小姐认为,该茶室属于低消费,每位18元,可以无限畅饮。她说,茶室在暑假里生意更好,因为开着空调,许多中学生也爱来这里,或是几个同学相约一起看看书,或是来场小型聚会。

  记者挑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吴小姐很快端上了瓜子、茴香豆等零食,并递上一张“茶单”,果然不同于老式茶馆,除了一些茶品种外,其他各类饮料、点心、冰激凌也列了近两页的篇幅,选择还真多。透过临街玻璃,发现斜对面有家“上岛咖啡”,问吴小姐那家生意如何?答道,宝山当地的人们消费能力强,不同的餐饮店都有各自的消费群体。她还指着另一处“小肥羊”火锅店说道,最近人们像疯了一般,都蜂拥到“小肥羊”火锅店去,每天傍晚六、七点的时候人已满了,门口还有几十人等候,到深夜了,里面还是灯火通明,不见人少。

  临座的丁先生认为,郊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日趋都市化,需求也多元化起来,到茶馆、咖啡店,并不在于品茶、喝咖啡,重要的是有个交流、休闲的空间。丁先生介绍,宝山的双城路是著名的美食街,而附近的一段牡丹江路上更是聚集了“避风塘茶楼”等十多家茶馆店,他有次组织同学聚会,夜晚九点多来到一家茶馆,发现居然已经满座了。

  茶馆的三大社会功能

  茶馆或茶坊,是生产和出售茶水给顾客喝,并设有座位和茶具的店铺,属经济基础领域。唐宋时,苏州一带的村镇便已有茶馆。

  据王乐德《茶馆的社会文化功能》一文介绍,茶馆一经出现,便与一定的文化娱乐形式相结合,并成为这些形式的载体。如茶客相聚,谈论种田经、生意经、天南海北的“山海经”。但在初期,茶馆或茶坊虽与一定的文化娱乐形式相结合,但它的基本业务仍是卖茶水给顾客喝,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张挂古代名人书画等,是为茶客消遣久坐、多卖茶水服务的。这时的茶馆或茶坊,总体上说仍属于经济基础领域。

  清同治年间,评弹艺术四大名家马如飞、赵湘舟、姚立章、王石泉到上海演出。茶馆书场,得到了更大发展。20世纪上半叶,上海的茶馆书场不下百数十家。建国后,上海城乡曾拥有茶馆书场240多家。

  与评弹艺术相结合而成的茶馆书场,其主要业务已不是卖茶水给顾客喝,而是经营艺术演出了。它有了三重社会文化功能:

  一、茶艺功能。茶馆、茶坊、茶楼的兴办大大地促进了茶艺副业的发展。顾客对茶品、茶具的品、评意见,反馈给茶馆经营者、茶农和茶具烧制者,使茶的种植、采制、烹煮和茶具制作等工艺流程,得到改善。明代张应文撰《茶经》一卷,清代陆逢操著《续茶经》三卷,都与茶馆的兴办有关。

  二、文娱功能。茶馆有场地,有座位,有顾客,有茶水;评弹艺术的演员也仅1~2人。因此,前者成为后者的最佳载体。许多评弹艺人在这里找到了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从而名声鹊起,成为名家。而对于文化层次不高的劳动,人民来说,茶馆书场给他们提供了接受和欣赏诸多中国文艺作品的机会。

  三、信息功能。从茶馆始办到20世纪70年代的一千多年中,由于通信设施不发达,而茶馆又聚集了各方面的人物,如老舍的《茶馆》一剧中所述:进出茶馆的有“市民以及太监、恶霸、流氓、特务、大兵、警察、吃洋教的、纨绔子弟等”,因此,茶馆自然地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

  20世纪80年代始,各种新型的文化娱乐设施兴办,现代歌厅、娱乐中心、老年活动室等逐渐遍及城乡各地,作为信息和文娱节目载体的电视机和快捷的通信工具电话,逐渐普及,茶馆的主要的文化功能逐渐被取代了。茶馆的最基本功能———卖茶水给顾客喝,也同时渐渐被取代。茶馆,这一古老的茶文化形式,能否或者是否有必要迈上新的发展之路,不少人认为值得探讨。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论坛聚合

频道导航

频道热图

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