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耳朵,其实指的是耳廓,耳廓是由一片凸凹不平的软骨构成,表面覆盖皮肤,除耳垂有较多的脂肪外,其余部分脂肪很少;外耳除耳廓外,还包括牙道眼和外耳道。外耳的生理功能与它独特的结构是分不开的,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我们再来看看外耳道,一般只能看到耳道眼——外耳道入口处,要看清里面只有戴上额镜,通过光线的折射才行。外耳道不是一条笔直的管道,而是呈“S”形弯曲,全长为2.5一3.0厘米,管道的尽头有一片很薄很薄乳白色的膜把整个管道封闭,这就是耳膜,医学上称之为鼓膜,可见外耳道是一个里面由鼓膜封口的盲管。这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声波正好为其管长的4倍,它就能引起最佳的共振作用,即可以扩音。
外耳道皮肤上生有许多小毛,很象一片小灌木林,能够阻挡灰尘颗粒进入耳内,在小毛之间还有许多皮脂腺,能不断地分泌出油状物质,滑润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外耳道皮肤还有一种能分泌黄色、粘稠油状物的腺体,叫耵聆腺,也具有保护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腺体分泌出来的分泌物很快便干燥形成许多碎屑,随着说话、咀嚼等下颌运动,并借助于皮肤上的小毛不断向外摆动,这些碎屑(俗称耳屎)便可随时被排出体外,这就是外耳道的自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外耳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对于维护和增强听觉作用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