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铁路中心医院院长金国威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最近完成了一项关于声学分析用于评判发音重建的科研课题,不但为发音重建术后的语言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使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的手术方法更加科学规范。
金国威教授等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不断探索喉癌的早期诊断、创新手术方法以及发音重建术,到目前已有6项科研成果问世。他们创建的喉癌患者全喉切除后Ⅰ期及Ⅱ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由于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操作易行,术后发音效果良好,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深受无喉患者的欢迎。
金国威等在课题研究中选择反映语音基本特征的七项语言参数(声强、声时、基频、共振峰的频率及能量、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对气管食管裂隙状瘘患者的发音效果进行客观的声学评价,证明气管食管裂隙状瘘(仿声门)发音与食管音、人工喉音、正常人语音等相比较,气管食管裂隙状瘘患者的发音更接近正常人标准,语言连贯性好,保证方言特色,各项参数指标与正常发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