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缠绕是脐带常见并发症,占总分娩的20%~25%,缠绕的部位以颈部最多,其次为躯干和肢体。缠绕多为1~2圈,3圈以上者少见。缠绕的松紧与缠绕周数与脐带的长短有关。对胎儿的影响视缠绕的程度而不同,严重者可影响脐血的通过而造成胎儿缺氧,甚至死亡,这种情况更容易表现在临产时,此时胎儿下降会将缠绕的脐带拉紧,脐血管受压加重。存在脐带缠绕的胎儿在子宫阵缩时,表现为胎心减慢且程度较重,恢复慢。
引起脐带缠绕的原因主要有脐带过长和胎位的大幅度改变。而与孕妇是否摔过跤并无很大的关联,这是因为在妊娠中期,子宫腔的体积较大而胎儿相对较小,它们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如果此时脐带过长或者胎儿在作由头位变为臀位或由臀位变为头位的大幅活动时,就有可能发生脐带绕颈。而孕妇摔跤时由于有子宫韧带的支撑和宫腔内羊水的缓冲作用,对胎儿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对胎位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此,脐带缠绕并不是母亲摔跤惹的祸。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脐带缠绕在胎儿娩出前是完全有可能诊断的。如上文所述,严重的脐带缠绕可以引起胎心频率的改变,因此在胎位大幅改变时,利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心律的监测,就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脐带缠绕现象。B超检查,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诊断胎儿脐带缠绕极有帮助。例如脐带绕颈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到胎儿的颈部有脐带的血流。
对于脐带缠绕引起严重胎儿宫内缺氧者,如果已接近临产可以提前分娩,不宜提前者可选用手术方式来去除缠绕。如果是在胎头娩出时才发现有脐带缠绕过紧者,应立即经头部或肩部将其解脱,或用两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在其中间剪断,并迅速娩出胎儿。
小宝宝发育正常吗
新生儿刚刚来到大千世界,便以其特有的行为来应答各种各样的刺激。这些行为反应是先天带来的,属于本能行为,叫做“无条件反射”。您的小宝贝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是否正常,就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无条件反射来测查。
1 觅食反射 把小宝贝放到床上,您用手指碰他一侧嘴角,他的小嘴就转过来;您的手指绕着他的嘴继续移动,他也会转头追踪。这很像小动物觅食的动作,故而称之为觅食反射。年轻的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时,就可以借助这种反射,让孩子顺利地叼住乳头。觅食反射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不过,7~8个月大的婴儿睡眠时也还会出现这种反射。
2 吸吮反射 把手指等东西塞进小家伙的嘴里,他会像吸奶一样做出吸吮动作。这种反射出生后约4个月时消失。
3 抓握反射 用一个小棒碰新生儿的手掌,他就会把小棒紧紧抓住,以至把自己的身体吊起来。这种反射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有趣的是,这种反射常伴随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形成一个连锁反应:新生儿的手心一碰到什么东西,便紧紧握起小拳头(抓握反射);随后,小拳头便往嘴里送去,一旦碰到嘴及附近的皮肤,小嘴便搜寻追踪(觅食反射);接下来就是口、唇、舌协调的吸吮(吸吮反射)。
4 拥抱反射 任何突然的强刺激都可以引起这种反射。您可以这样一试:将新生儿放在桌上,重击其任一侧桌面,新生儿会双臂突然前伸,姿势有如拥抱,随后,急速收回。动作中拇指、食指成C状。通常,这种反射在3~5个月消失。这种反射是新生儿子神经状态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5 巴宾斯基反射 刺激新生儿脚掌,就出现脚趾先扇形展开,然后卷拢反应。这种反射在出生后8~9个月或最迟在1岁半前消失。因这种反射是由法国神经科医生巴宾斯基发现的,故得此名。
6 迈步反射 扶住新生儿直立或平躺时,脚掌接触到什么物体,他就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到两个月左右此反射就消失了。几个月后再出现迈步动作就跟本能的迈步反射不是一回事了。
7 防御反射 新生儿对疼痛刺激也有反应,如缩回四肢等。最初是刺激一处全身反应,但连续若干次后新生儿马上会节约能量,只缩回那个被刺激的肢体了。
这些反射只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如果该出现没出现,该消失没消失,则表明脑发育不正常。如果你觉得孩子某些特征不够明显,不好判断,就该请儿科大夫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