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孕总动员

时间:2006-8-25 23:18:46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优孕是一个全新的生育新理念:在精子和卵子结合那一刻前的3个月,甚至6个月,就开始了孕育准备,因此生命的孕育不仅只是10个月。力求在达到优身、优时、优境的最佳状态下,让最健康最富活力的精子和卵子在天时地利人合时,把父母双方的精良基因如容貌、智慧、个性、健康在受精卵中高度重新组合并表达。

动员一:优身受孕

  你该做的生理准备

  怀孕前3个月要双双身体健康无病,任何一方如果患有结核病、肝炎、肾炎,特别是女性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性病、肿瘤都不宜受孕。病愈后也要3个月后再受孕。

  孕前3个月双双停止酗酒和放下手中白色“小魔棒”。

  孕前3个月都要慎用药物,包括不要使用含雌激素的护肤品。

  从事对胎儿有害职业的夫妻,尤其是女性一定要在孕前3个月暂时离开。

  长久采用工具和药物避孕的女性,要在停药6个月后再孕。

  不要在疲劳时性交受孕。

  过胖和过瘦的女性应把体重调整到正常状态。

  为减少“早孕反应”对身体的营养损失,要在准备怀孕前的3个月积极进食富含营养素的食物,如含叶酸、锌、钙的食物。

  在准备怀孕前的3个月,多吃瘦肉、蛋类、鱼虾、动物肝脏、豆类及豆制品、海产品、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男性多吃鳝鱼、泥鳅、鸽子、牡蛎、韭菜。少吃火腿、香肠、咸肉、腌鱼、咸菜,不要吃熏烤食品如羊肉串等。少吃罐头及少喝饮料.洗澡蔬菜注意以浸洗方法去掉残留农药。

  你该选择的受孕心理

  在心情愉悦,没有忧郁和烦恼的状态下进行负有受孕使命的性交。丈夫要重视并让妻子达到性高潮,它对于得到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至关重要。

  动员二:优时受孕

  要点1

  刚排出的卵子立即受业,可避开外界环境,孕育体质佳、智商高的孩子机率最大。

  你要学会测定自己何时排卵

  采用测定基础体温的方法测定排卵日

  基础体温是人经过6~8个小时睡眠后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所测得的体温。

  排卵前基础体温逐渐下降,相对较低,保持在36.4~36.6℃;在排卵日基础体温下降到最低点;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一般上升0.3~0.5℃,一直维持到下次月经来潮前开始下降。

  请绘制一张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变化表,基础体温的连接呈双向曲线,它的分界点为排卵日,通常是月经周期中体温最低点。根据阴道粘液变化判断排卵日女性月经周期分为干燥期—湿润期—干燥期。在月经中间的湿润期,白带较多而且异常稀薄,一般持续3~5天。观察分泌物像鸡蛋清样、清澈、透明、高梯性,拉丝度长的这一天就是排卵日。

  运用避孕镜检测排卵日

  每天清晨,用舌尖将1滴唾液滴到镜片上,风干或灯下烤干后看到“羊齿状结构”即为排卵日。在安全期则会出现不规则气泡和斑点状图象,如果这两种图象同时出现,说明你处在过渡期。此种方法新颖、且操作简单便于掌握,测试准确迅速。

  提示:你档选择以上2~3种方法,综合分析观察,便可能获得准确的排卵日。


  要点2 在最佳的生育年龄段受孕。

  研究表明:中国妇女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父亲在30~40岁,此时生下的孩子易成才。

  益处:最佳生育年龄女性生理与心理均趋成熟,精力充沛,利于孕育和抚育胎儿及婴儿,可避免胎儿发育不良,妊娠合并症及流产、死胎或畸胎。

  因为智力的遗传大多来自父亲,30岁以上的父亲不仅智力成熟,且生活经验较丰富,能够懂得和接受胎教知识,特别是会关切爱护妻子,从而使胎儿生长发育良好。


  要点3 在最佳受孕季节——夏末秋初时怀孕。

  益处:夏末秋初气温适宜,避开了病毒流行,疾病爆发的时间。

  有丰富的食品可使孕妇得到最充足的营养并贮备于体内,以预防妊娠早期孕吐反应所造成的营养损耗,利用胎儿早期大脑发育。到妊娠中、晚期正值春季,宜人的环境非常有利于胎教。

  提示:不要在冬春季节受孕,因为此时灰尘多,风沙大气候不稳定,孕妇极易被流行病毒感染情绪波动,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胚胎畸变。

  动员三:优境受孕

  受孕时你要避开自然界环境这些变化:
  太阳磁暴、地震、日月蚀、月圆之夜都会使人的情绪发生很大改动,并且精卵细胞质量下降。雷电交加之时产生强烈的X射线,会引起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太阳黑子周会发生太阳耀斑,对生殖细胞和胚胎有伤害,导致出生后智力不良。

 


儿童发热该怎么处

不同部位肿瘤标志

剖腹产手术彩色图

各种急腹症的疼痛

宅男女神周秀娜超

孙菲菲走红毯被踩

婴幼儿运动发育“

手足口病图片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