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分娩

时间:2006-8-25 23:13:00   文章来源:搜狐    作者:佚名  

  头部娩出时,婴儿的面部朝下。助产士可能要检查一下脐带,以确保婴儿的颈部没有被脐带缠住(当婴儿身体娩出时,脐带常会套住头部)。然后,婴儿头部转向一侧,使得头与两肩保持在一条线上。助产士清洁婴儿的两眼、鼻以及口腔,如果需要时,要把婴儿呼吸道中的液体吸出。

  在跟着的下面两次宫缩期间,婴儿的身体就会滑出母体。通常助产士会将自己的手放在婴儿的腋窝下将她扶出并放在你的腹部,这时婴儿还连着脐带。起初婴儿看起来有点儿发青,皮肤上覆盖着胎脂并有血液的条纹,会哭。如果婴儿的呼吸正常,可以即刻抱住,并搂在怀中。此外,助产士会再次清洁婴儿的呼吸道,并且如果必要时会给予氧气。

  ** 第三产程

  是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免除为止。初产妇需十分钟到一个半小时。

  胎儿娩出后,仍会有宫缩促使胎盘娩出,只是这时的宫缩相对来说是无疼痛的。随后,医生会替你收拾整洁,如外阴有裂口,则会做局部的缝合。


  会阴切开

  初产妇分娩时,多数人要作会阴切开。会阴切开常用于以下情况:

 
  1、初产妇会阴紧,分娩时常有不同程度撕裂,切开会阴是为防止不规则撕裂和损伤肛门。

  2、手术助产时,为了便于操作防止会阴裂伤,大多数产妇需切开。

  3、有胎儿窘迫时,应迅速娩出,切开会阴可达到快速的目的。

  4、早产儿胎儿虽小,但为了避免损伤娇嫩的胎儿,有必要会阴切开。

  5、会阴切开能缩短分娩时间,减少盆底组织松驰,减少产后阴道膨出及子宫脱垂,不影响日后性生活。


  难产

  大多数产妇可顺利分娩,但也有18%的产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难产。

  分娩的难易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三个因素,如果这三个因素都很正常且互相协调,就可顺利分娩。

  产道可以通过孕期骨盆测量和阴道检查或X光骨盆测量,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胎儿的大小与胎位是否正常到妊娠晚期也可大致上作出判断。

  只有产力这个因素,在临产之前还是个未知数,要到临产后才能表现出来。

  一般要到临产后的一定时间才能看出分娩的势头,判断其会不会难产。


  产钳和胎儿吸引器

  产钳利用两个钳叶夹持胎头的两侧颧骨部分,牵引出胎儿,偶然也可旋转胎头,以纠正胎头位置不正。

  胎儿吸引器是利用负压吸住胎头进行牵引和旋转,以扩张产道加速分娩。

  产钳的力量比吸引器为大。这两种器械用于下列情况:

  1、第二产程延长;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心脏病等患者需缩短第二产程;

  3、胎儿宫内窘迫需迅速娩出胎儿时;

  4、疤痕子宫,预防子宫破裂;

  5、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可用吸引器牵引压迫止血。

  剖宫产

  是解决分娩困难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下列情况:

  1、产道异常。如骨盆狭窄、宫颈不能扩张,子宫畸形等。

  2、胎儿过大、胎位异常。

  3、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4、产妇有严重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难以承受阴道分娩。

  5、胎儿情况不好,不能耐受阴道分娩或为了抢救胎儿而需剖宫产。

  6、妊娠的特殊情况,如多年不孕治疗后受孕的,或习惯性流产保胎成功等民间所称的珍贵儿。

  疤痕子宫

  经过剖宫产或作过子宫肌瘤挖出术的子宫留下手术疤痕称疤痕子宫。

  生育分娩时薄弱的疤痕有破裂的可能,可否经阴道分娩需慎重估计其疤痕牢度。

  医生综合考虑各因素后,如认为疤痕牢度差则择期剖宫产,如认为疤痕牢度好可以阴道分娩则试产。

  进展顺利者在子宫口全开大时产钳助产,万一产程中出现险情仍须剖宫产。

  
  产后出血

  生孩子出血一般在200毫升以内,健康的产妇都可以承受。

  生产后出血超过500毫升者称产后出血,民间称为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凡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孕妇年龄大于35岁,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内科疾病,分娩次数过多的,孕产妇分娩时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即易发生产后出血。

  另外生孩子后胎盘未能及时完整地排出,多次人工流产的产妇也易引起产后出血。

  有凝血功能障碍,平时有出血倾向的孕妇特别容易产后出血。

  过去发生过产后出血,再次分娩也易再发。

 

上一页  [1] [2] 


儿童发热该怎么处

不同部位肿瘤标志

剖腹产手术彩色图

各种急腹症的疼痛

宅男女神周秀娜超

孙菲菲走红毯被踩

婴幼儿运动发育“

手足口病图片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