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怪现象:比如有的小鸡小鸭会认别的动物作母亲,甚至认人作母亲;把初生的小鸡和小猫交给鸭和水獭,小鸡和小猫居然会习惯于在水里生活;有些孩子真的“连青菜也咬不动”;一个原始部落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现代人种学家。其实敏感期与印刻现象的发现,就可以解释上面不合常理的现象。而具体到人的成长过程,不同的环境对脑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以说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奇妙的印刻现象
1873年斯皮尔顿发现,刚出生的早熟鸟类的雏鸟存在一种接近和跟随运动物体的倾向,并发现这种倾向非常可靠。比如,把刚孵出的小鸭、小鹅戴上头罩,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头罩取下,这时它们就会追随它们所看到的运动着的第一个物体。
到1937年,奥地利科学家劳伦茨对此重新发生兴趣,他在观察小灰天鹅破壳出生时发现,小灰天鹅第一眼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成妈妈。如果是母鸡在跟前,它就跟着母鸡走;如果孵出时看到的是劳伦茨就认劳伦茨作妈妈,于是会跟着劳伦茨而不是他们真正的妈妈。劳伦茨去什么地方,一群摇摇摆摆的小天鹅就在身后跟到什么地方;下水游泳,小天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热地啄着他的头发和胡子。
后来他又发现,如果这些刚孵出的小天鹅看到的是活动的鸡鸭玩具、风船、小球等,也会跟着这些东西走;一定的声音也能引起这种现象,例如,他在小天鹅破壳而出之前,对着这些蛋喊“来,来”,小天鹅出来后就会跟着他的喊声跑来,而不是追随他们真正的妈妈。
劳伦茨把这奇妙的现象称之为“印刻现象”。通过研究他发现,印刻现象与普通的学习是不同的:
一,印刻现象是只限于在出生后一个短暂的特定时间才能形成,超过了这个特定的期限就不能形成。也就是它存在着一个敏感期;
二,印刻的效果是持久的,印刻现象一经形成就不能再改变,具有一种不可逆性,而不像学习那样常会遗忘等;
三,印刻现象不需要食物的强化,一次就可以形成;
四,各种动物的印刻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小鸟“母亲印刻”的敏感期是破壳后的10~16小时,30小时以后,“母亲印刻”就建立不起来了,而小狗的“母亲印刻”是出生后3~7周。
印刻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动物本身具有的这一特性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巨大意义;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了环境对动物的巨大影响。
关键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一个时期,如小鸡“母亲印刻”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的4天以内,那在第一天开启这个敏感期和在最后时刻开启这个敏感期,对小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还有,当完成第一个敏感期时,下一个相关的敏感期便会接着到来。应该说它开启的不是另一个特性的敏感期,而是一群相关特性的敏感期群。敏感期越往后其界限越长,原因就在于敏感期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是可以以敏感期推动敏感期的。敏感期可以被诱发推动,正如小鸡能够被诱发游泳一样。
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敏感期,人也是如此。
例如,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我们对惟一的一个孩子照顾得越来越细致,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娇气,以至于出现“连青菜都咬不动”的现象。现代孩子的咀嚼能力的确是大为下降,以至于有些孩子连老一点的青菜都咬不断吞不下了。
原因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有研究人员的报告说是因为错过了咀嚼固体食物敏感期的缘故:在这个时期不给他固体食物,他以后就会拒绝咀嚼,而这一敏感期大约在6个月的时候。虽然不同婴儿之间这一敏感期时间也许不一样,但妈妈可以通过下面两个线索来判断此敏感期是否到来:一个是他刚刚停止“婴儿舌拒反应”,也就是您把食物放在他的舌尖上他不再把食物推出口外的时候;另一个就是在孩子开始伸手抓东西后1个月左右的时候。
再如,孩子2岁的时候有一个反抗期,他必须把玩具放到原位,必须把毯子铺好,必须把灯关了,然后再讲一个故事才肯睡觉,否则他会一直纠缠下去。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认为这是到了孩子建立秩序敏感期的时候了。在这一个时期,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正试图对观察加以归纳,从感性中形成概念,得出结论。而这就是为什么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常规和仪式如此注重在意的原因,因为他给予孩子一种秩序和延续的感觉。懂得这一道理后,妈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殊时期教会孩子守规矩,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管这些都是人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的敏感期,但是,人的敏感期绝不仅仅是如此被动!植物和动物的这一现象可以解释成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对于人来说,则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是大脑与环境的嫁接,人是主动地适应环境。
对“兽孩”的研究
由于智慧是人脑与环境共同创造的,是与环境嫁接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婴儿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把婴儿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婴儿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兽孩”等一系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关于“兽孩”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以“狼孩”居多,其次是“熊孩”、“猴孩”、“豹孩”等。这些由野兽抚育大的孩子,他们完全不通人性,狼养大的孩子只会狼嚎,吃生肉喝生水;猴养大的只会爬树摘果,翻腾跳跃……虽然后来有人训练他们,试图恢复其人性,但效果很差,原因就在于这些成为“兽孩”的孩子,大多是在3岁之前就被野兽叼走,他们的大脑在最关键的成长期与野兽的成长环境嫁接在一起了,这样才最终完全成为脱离人类习性的“兽孩”。
相反,如果是一个孩子在10岁时开始和野兽生活在一起,我们很难相信他最终会变成“兽孩”。日本人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逃进深山,穴居28年之久,1972年被发现,当时曾有人断言,他再也不能过人类的生活了。但事实是只经过短短的81天,横井庄一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并在当年结了婚。
最能说明人脑可塑性的例子是将一个原始部落的孩子教育成一个语言学家。
在巴拉圭一个现代人很难走进的地区,生活着一个瓜亚基尔人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其原始,经常迁徙去寻找他们的主要食物——野生蜜蜂的蜂蜜。该部落躲避其他的人,语言也极不发达。
1938年,法国人种学家维而拉尔前去考察,在瓜亚基尔人仓促留下的营地里,他找到了一个2岁的小姑娘。维而拉尔把她领回法国,并由他的母亲抚养。20年后,姑娘在自身发展方面已与欧洲妇女没有什么差别了,最后她还成为一个人种学家,并能讲数国语言: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这样看来,可以说所有的胎儿都基本上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生活在子宫里。但一出生,孩子的发展方向就不同了:在英国出生的就是英国人,在塞浦路斯出生的便是塞浦路斯人;在东方出生的人就是东方人,在西方出生的人就是西方人;近水则知鱼性,近山则识鸟音。由此可见,头3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比以后所有时间对一个人的影响还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