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并非分娩捷径

时间:2006-8-25 22:19:00   文章来源:搜狐    作者:佚名  

  近年来视分娩为“劫难”的女性并不少见。由于对分娩的认识不足与误解,一些产妇及家属选择剖宫产,其理由大致如下:

  1、缺乏分娩信心而拒绝试产或不知道阴道助产的真实意义,只听到或看到表面和个别现象,认为产钳、胎吸助产会给胎儿留下后遗症而要求剖宫产。

  2、害怕阴道分娩胎头受到产道挤压而影响胎儿智力;产后阴道松弛,影响性生活。

  3、有的产妇担心通过试产,又不能保证阴道分娩,到头来再开刀,与其“受两次罪”还不如直接开刀。

  4、以为剖宫产不影响产妇体型,孩子聪明,误传剖宫产是分娩的理想方式。

  剖宫产并非理想的分娩方式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本属生理现象,绝大多数女性都能顺利经阴道自然分娩。而剖宫产只是处理高危妊娠、分娩的重要手段之一,剖宫产的使用的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的进步,剖宫产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损伤,感染等显著减少,麻醉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其死亡率及并发症仍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为阴道分娩的2-4倍或更高,故剖宫产终究不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手术要产妇承担手术和麻醉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出血量是阴道分娩出血量的一剖;其手术并发症有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脏器损伤,如肠管损伤,如肠管损伤,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等;羊水栓塞;术中出血;术后伤口若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则还有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的危险;且剖宫产儿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湿肺、肺不张、级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等)。远期并发症也比自然分娩妇女明显增加,如宫旁粘连,肠道粘连,造成产后慢性腹痛;另外贫血,劳动力减弱,异位妊娠等;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在术后1-5年出现症状。

  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多

  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能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以自然分娩而告终,剖宫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时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近几年有人提出剖宫产综合症的概念,主要是指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多、如窒息、湿肺、羊水吸入,肺不张和肺透明膜病等。在分娩过程中胎儿不是一个被动的排出物,而是一个适应的个体。由于产道的挤压,使胎儿气道液体的1/3-2/3被挤出,为出生后气体顺利进入气道,减少气道阻力作了充分准备,也有助于生后剩余肺液的清除和吸收。剖宫产时就缺乏这种过程,气道出液体潴留增加了气道的阻力,并减少了肺泡内气体的容易,影响了通气和换气,可导致窒息、缺氧。剖宫产儿湿肺的发生率为8%,阴道分娩儿湿肺的发生率为1%。  

   剖宫产儿日后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

  剖宫产不像阴道产儿在限定时间内能顺势通过产道各个平面连续完成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等动作。胎儿娩出产疲乏的各个动作即为“感觉综合”,也就是说阴道分娩的过程,胎儿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改变、身体、胸腹有节奏地被挤压,这种刺激信息被外周神经仁慈到中枢神经,开成有效的组合和反馈处理。

  而剖宫产属于一种干预性的分娩,绝没有胎儿主动参与,完全是被动地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娩出,剖宫产儿未曾适应这些必要的刺激考验,有的就表现为本位感差,日后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

  不用麻醉的自然分娩对母婴最为有利

  大多数产妇,不论初产或经产,对分娩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有些医务人员仅重视产程进展,忽视了产妇必要的精神安慰,使产妇缺乏安全感。为提高产时质量,对自然分娩有足够认识,目前已提出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推广导乐陪伴分娩。不用麻醉的自然分娩对母婴最为有利,开展精神无痛分娩法,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临产时,加强产程观察,提供生理心理支持,丈夫或家属能在旁陪伴,允许临产后活动。分娩时,由从怀孕开始已经熟悉且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医务人员接生,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仅受到产妇的欢迎,也有利于降低手术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

  为了自身与孩子的安全及健康,你是否应该慎重选择分娩方式?与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做出盲目的,以至对自己或孩子带来诸多遗憾的选择,还不如让熟悉你情况的医生为你制定有利于你及孩子的分娩方式更为安全与可靠,你说呢?

 


儿童发热该怎么处

不同部位肿瘤标志

剖腹产手术彩色图

各种急腹症的疼痛

宅男女神周秀娜超

孙菲菲走红毯被踩

婴幼儿运动发育“

手足口病图片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