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的午餐菜谱

时间:2006-8-26 14:46:37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82岁的林苛步先生是上海滩著名的美食家。只不过,林老的美食家名号是近10多年才在业内叫出来的,属于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型。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早有美食家的潜质”,但过去的几十年中,“着实没有什么可以吃的,吃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

  五十年代:肉丝黄豆汤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上饭店吃饭是一件大事。林苛步当时在银行跑信贷,属于外勤,银行规定的午餐费为2毛钱。有时从郊区回来,他就直奔十六铺的德兴馆,2毛钱叫一份肉丝黄豆汤,自己再贴几分钱加3两米饭,打发一顿午餐。要想自己不贴钱也行,去现在南京路新世界所在,当时的“五芳斋”,一份蛋炒饭1毛5分,或者一份大蒜炒肉丝,也是1毛5分。

  五十年代末遭遇自然灾害,林苛步被下放到上海的郊区,和农民同吃同住,午餐也是“蛋炒饭”,不过只有视觉效果上的意义———“蛋”不是真的鸡蛋,而是金黄色的玉米磨成的粉,和饭拌在一起下锅炒,卖相蛮好,难以下咽。

  六十年代:“猪八戒踢球”

  文革中,林苛步再次下放到郊区奉贤劳动。当时老乡们还为这批城里来的干部编了顺口溜:穿得破来兮,吃得好来兮(财贸部门对下放干部有自己的副食品调配),钞票多来兮,生活轻来兮(80个人种一亩地)。但所谓“吃得好来兮”,经典的午餐搭配也不过是:蔬菜+猪八戒踢球(猪手煨蛋),售价2毛4分钱。

  七十年代:“冬瓜”粉蒸肉

  七十年代中期,几乎样样要凭票供应。一日,林苛步所在的银行食堂贴出公告:将于某日中午公开发售“粉蒸肉”,无限量供应。当日,大伙儿兴高采烈排队抢购。待“粉蒸肉”入口,大家有些发懵:味道是那个味道,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谜底很快揭开,原来是食堂的大师傅眼见午餐的荤腥日渐稀少,心里过意不去,遂下苦功钻研业务,终于成功地将冬瓜“炒作”成喷香的“粉蒸肉”,扎扎实实“意淫”了一把。

  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后,该大师傅又成功开发出土豆制作的“狮子头”,虽然售价“高达”1毛5分,依然受到fans的追捧。不过,“上边”很快就以“有腐蚀干部群众之嫌”为由,勒令大师傅停止创造发明。从那以后,大家“冬瓜粉蒸肉”的权利也被取消了。

  八十年代:佛跳墙

  八十年代中期,林苛步先生应邀参与筹备一份报纸,因为工作的关系,和餐饮业的联系紧密起来。这时林已在不少报刊上撰写美食专栏,这期间他最经典的一次午餐是吃到了传说已久的“佛跳墙”,时间是1986年,地点在南京路的闽江饭店,一桌150元的酒水,一个”佛跳墙“就花了70元。回到家,林苛步开始思考“佛跳墙”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问题。他买来海参、鱿鱼、蹄筋、竹笋、鹌鹑蛋等原料,在家悉心烹制。次日,应邀上门做客的朋友吃到了味道鲜美的“家居佛跳墙”。

  九十年代:1块钱吃蟹

  进入九十年代,美食家林苛步的名气越来越响,嘴巴几乎不够用了,当然也越来越刁了。随着吃得越来越宽,他的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山珍海味吃多了,他忽然开始怀念当年食堂里那位“想人所想”的大师傅。

  某日中午,几个朋友在家聚会,为吃什么争执不休。老林说:“我给大家1块钱做炒蟹粉吃吧!”

  “蟹粉”原料:两只比拳头略小的土豆,一根胡萝卜,碾碎。调料:醋、姜末、糖。成本1块钱。起油锅,炒“蟹粉”,加入调料搅拌,成了。蟹味浓郁。

  今天:乱了乱了,全乱了

  今天的林苛步处在美食家的黄金时代:味觉自觉没有退化,身体健康,天天去买了50多年菜的武定路菜场转悠。外边新开的饭店多多,老林几乎每周都有“新饭局”。

  从川菜、本帮菜到中信泰富楼上的鱼翅捞饭,林苛步嘴不停,手中的笔不停。尽管吃得越来越“宽”,老林还是不住感叹:“乱了,乱了,全乱了!本帮菜馆也卖起了毛血旺,你说乱不乱?”

  很多时候,林苛步还会想起50年前2毛钱一份的肉丝黄豆汤,那样的美味,今天怕是难觅了。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