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性结角膜炎相关知识

时间:2006-9-1 3:09:08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泡性结角膜炎
  本病现较少,多发生于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偏食和腺病体质者。常合并面部湿疹及淋巴结核,故又称湿疹性或瘰疬性结角膜炎。微生物导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与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科一韦氏杆菌及其他微生物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可单独在结膜、角膜或角膜缘发病,也可同时发病。
  1.发生在球结膜者呈结节状,色灰红,直径1—4毫米,周围局限充血,易破溃,1周左右愈合,不留瘢痕。
  2.在角膜或角膜缘者,表现为灰白色圆形结节,边界清楚,易形成溃疡,伴有新生血管侵入,愈后遗留瘢痕。
  3.位于角膜缘的泡疹,有时形成浅溃疡,向角膜中心发展呈束带状混浊,结膜血管也呈束状进入其中,称为束状角膜炎。
  4,病变发生在结膜,仅有异物感或灼热感;如在角膜缘及角膜,则有严重的畏光、流泪、疼痛和眼睑痉挛症状。
[诊断]
  根据体征及临床表现可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结膜囊点用O.5%可的松或O.1%地塞米松眼药水,每日4-6次,晚上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重症可行结膜下注射激素。
  2.中医药治疗:根据病变所在的位置,中医将结膜上、角膜缘和束状者分别称为金疳、白膜侵睛和风轮赤豆。
  (1)肺经燥热:患眼沙涩不适,流泪,白睛上小泡样隆起,其周赤脉红丝相绕。可兼见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肺散结。
  方药: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知母、麦冬、桔梗各12克,连翘、赤芍各12克。
  (2)肺阴不足:隐涩微痛,眵泪不结,白睛颗粒不甚高起,周围血丝淡红,病久难愈或反复再发。可兼干咳,五心烦热,便秘等,舌偏红,散结脉细。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生地15克,麦冬、元参、贝母、丹皮、白芍各12克,生甘草、薄荷各6克,夏枯草、连翘各10克。
  若为白膜侵睛(角膜缘者),可在上方加龙胆草、白蒺藜等。若为束状角膜炎或单独发于角膜者,可参考角膜炎论治。
[预防与调养]  
  参见“急性结膜炎”内容。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