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康复专家指出,中国约有600万少年儿童正受到口吃的困扰。口吃是‘学来’的行为,旁人的斥责只会适得其反。专家呼吁家长与老师应正视儿童的言语健康问题。
据悉,上海市首个口吃网站、口吃援助热线和“流利言语俱乐部”也于日前举行了成立仪式。
报道指,有研究数据显示,口吃的患病率在1%左右,其中以青少年的口吃现象最为严重,7岁儿童的患病率最高,男孩发病则为女孩的4倍。尽管口吃儿童中近一半者有口吃家族史,但遗传对比试验已从医学上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他们中超过70%的人与口吃患者有交往,可见其发病与家庭、社会的语言环境有很大联系。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口吃矫正康复中心李筱明主任医师指出,口吃主要是由于大脑对发声器官的支配与调节失去了应有的协调关系所致,而部分家长、老师对于口吃孩子“过度重视”或“漠不关心”,则形成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些患儿在教育和治疗上的两大误区。一方面,患了口吃并没有特效药,而旁人的大声斥责和重复提醒,只能加深儿童大脑对于口吃的“记忆”,适得其反。另一方面,约有10%-20%的口吃儿童是无法“自我恢复”的,而这部分人到了成年期再进行口吃矫正,其难度要大得多。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模仿不良说话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切忌无所谓,应该态度明确告诉他们,那是不好的行为。
李筱明医师同时强调,对于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和老师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自由、信任的说话环境,鼓励孩子放慢速度、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唯有开朗、大胆、自信的孩子,才能充分地表达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