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鼻塞治疗说明

时间:2006-9-1 1:27:20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1.外感风寒
  主证 鼻粘膜肿胀淡红,鼻塞较重,喷嚏频作,涕多而清稀,讲话鼻音重,头痛,恶寒,发热轻,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邪毒外侵,肺气失宣,寒郁气道,鼻窍不利,故鼻内肌膜肿胀淡红,鼻塞声重,即《医学正传》卷五所曰:"寒邪伤于皮毛,气不利而壅塞"之候。寒邪束于表,阳气不宣,故喷嚏频作,寒凝津停,津气不行,故涕多而清稀。寒为阴邪,阳气不宣,故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口不渴等。脉浮紧,舌苔薄白。此为风寒外束之证。
  治疗
  (1)内治:宜辛温通窍,疏散风寒,用通窍汤加减。方中以麻黄、防风、羌活、藁木、川芎、白芷、细辛辛温解表,疏散风寒,通透鼻窍,佐以升麻,葛根辛甘发散,解表升阳,苍术发汗行湿助阳,甘草调和诸药。川椒大热,不利表散,故可去而不用。亦可选用葱豉汤加白芷、藿香等。
  草药:可用葱白根适量煎服,以发汗解表通窍。或用苍耳草、路路通、山白芷等各30g水煎服,以辛散客于肺之寒邪。
  (2)外治:
  ①以疏风通窍为主,可用滴鼻灵,葱白滴鼻液滴鼻。或用1%麻黄素滴鼻,每次1~2滴,每天3~4次。以疏风通窍。
  ②辛夷花适量,研末,每用少许吹鼻中,以通透鼻窍。
  (3)针灸疗法:鼻塞者,选用迎香、印堂穴。头痛选用合谷、太阳、风池等穴。强刺,留针10~15min。鼻塞清涕多者,取迎香、上星穴,悬灸至局部发热为度,以散寒通窍除涕。
  2.外感风热
  主证 鼻内肌膜红肿,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喷嚏,涕黄稠,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咯痰不爽,口渴喜饮,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上犯,壅滞鼻窍,故肌膜红肿、鼻塞气热。邪热伤津则涕黄稠口渴。邪热犯肺,肺失清肃,故有咳嗽、咯痰不爽、咽痛、喷嚏。热蒸于表,则见身热恶风、头痛。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证。
  治疗
  (1)内治:宜辛凉通窍,疏风清热,可用银翘散、桑菊饮之类加减。头痛较甚,加蔓荆子、藁木;咳嗽痰多加前胡、瓜蒌;咽喉痛者加牛蒡子、玄参、射干、山豆根等。
  草药:可用桉树叶、黄皮叶等适量煎水服,使邪热从表解。或用浮萍、西河柳各15g,水煎服,以发汗解表。
  (2)外治:用滴鼻灵滴鼻,以通透鼻窍。或用柴胡注射液滴鼻,每次1~2滴,每天2~3次,以退热解表。
  (3)针刺疗法:参考"外感风寒"型,单用针刺,不用艾灸。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