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硬币般大小,价值17万余元的电子耳蜗,近日在同济医院特1号手术室的显微镜下历经3小时安装完成。
据同济医院耳鼻喉科崔永华教授介绍:植入全过程,医生就像安装工。据了解,受术患儿年仅1岁。记者直击手术全过程。
在患儿耳后,割开长达5cm的皮肉,在其脑骨上用两种工具开口。一种为割钻,一种为金刚钻。在脑骨上,医生细心打磨开一个凹槽,用以存放电子耳蜗的接收器,接收器的内含集成芯片,其功能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能 。打磨这个仅有4个平方厘米的凹槽费时2小时30分钟。因为这个部位有面部神经通过,如果医生稍有不慎,便会伤及神经,导致面部出现口鼻歪斜。在打磨过程中,医生不停换用两种电钻,以保证凹槽壁光滑,以避免病菌易于侵入而产生炎症。最后在凹槽底部打开一个小孔,直通耳蜗。医生的意图是将电子耳蜗的导线电极,通过凹槽底部的小孔在人体耳蜗轴上缠绕3圈。医生在插入电极后,将消毒的电子耳蜗置入凹槽后清创,最后缝合伤口。患者要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期,才能打开电子耳蜗主机。医生们想象了开机的场面:孩子会因突然听到声音,而吓得哇哇大哭。但是要学会说话还得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调教。所幸的是,这个孩子没有错过学语言的最佳时期。
据崔永华教授介绍,电子耳蜗装置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助听器,由主机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接收器植入皮下,主机随身携带。两者通过同频无线电工作。另据了解,电子耳蜗不适用于听神经损坏者,但是多数人会因其高额价位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