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头颈部的过伸活动可以产生推动脉的供血障碍。文献中记载有因医疗操作如拔牙、全麻插管、扁桃腺摘除和颈部手术而发病,或因交通事故而发病。
(3)对头颈部施加暴力的旋转手法或作某些特技转头动作,猛然过度转动头部时都可导致椎动脉损伤,而在有椎动脉硬化及颈椎病时尤其如此。
(4)当病人患有颈椎畸形如Klippel-fell综合征、颅底畸形时,其椎动脉也可伴有畸形。由于畸形的缘故,正常椎动脉在横突孔内的活动度受到限制,当病人头颈部活动时即可引起供血不足的症状。此外,若病人患有颈肋畸形,当上肢作伸展运动时,颈肋可以将椎动脉推向前方3从颈肋发出的纤维带,甚至颈长肌、前斜角肌本身肥大也可以压迫椎动脉使之闭塞。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1)眩晕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推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2)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在发病时,头痛和眩晕症状一般同时存在。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因为椎动脉分支枕动脉供给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症状,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少数病人有痛觉过敏,摸及头部即感疼痛明显。另外,副神经周围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而从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经支受到挤压诱发临床症状。寰椎或枢椎发生移位时也可刺激从中穿出的枕大神经而诱发头痛。
(3)视觉障碍
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变,少数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现象。
(4)突然摔倒
当病人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摔倒。临床特征是:发病时病人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这有别于其他脑血管疾病。
(5)根性症状
由于局部解剖的关系,椎动脉型的病人也常常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1)中年以上的病人,经常因为头颈部体位变而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另外,病人可以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
(2)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常常受限;作颈部较大旋转、后伸活动时引起眩晕症状。
(3)作后颈部触诊检查时,可以发现部分病人上颈椎或其他患椎有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和压痛。
(4)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平片可以发现患颈椎病理性移位。
(5)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以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声音。
颈动脉型颈椎病须与哪些疾病鉴别作诊断
(1)内听动脉栓塞:突然发生耳鸣、耳聋及眩晕。症状比较严重且呈持续性。
(2)美尼尔氏综合征:这是一种起源于中耳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其原因不明,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特征。其症状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搏变侵及血压下降等。它因为大脑皮层机能失调、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而引起,不因颈部活动诱发。
(3)位置性眩晕:因为头部或身体倾倒于某一位置时就会出现眩晕症状。眩晕发作时产生眼球震颤。而改变头的位置,眩晕就停止。作头部位置试验时,在引起眩晕的同时,有短暂的水平震颤,并持续10-20秒钟。于短时间内连续作多次反复检查,可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
(4)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疾病发生时年龄较小,病史较长,往往遗有永久性神经损害的症状。有时脑脊液胶体金曲线异常且r-球蛋白升高。
(5)位置性低血压:又称之为体位性脑贫血。在人从卧位突然改为立位时会诱发眩晕,而颈部活动无影响。
(6)小脑-脑桥角肿瘤:起病缓慢,神经损伤持久,变热试验及听力试验显示前庭功能减退或丧失。
(7)小脑肿瘤:早期有共济失调、辨据不良、协同失调等症状,都无长束受累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