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有时在体内产生多发病源,形成严重病症。由于症状隐敝,又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本症发病率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分别占活产婴儿的0.1%和0。4%。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却下降甚少,约有1 ̄5%。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脐部未愈合,皮肤粘膜薄嫩易破损感染。由于新生儿对炎症局限能力弱,感染容易扩散,所以易发展为败血症。早期表现为不吃奶,哭声减弱,发热或体温不升,严重者出现贫血、黄疸、皮肤出血、腹胀甚至抽搐,治疗及时可避免病症加重。随着新的有效抗生素增加,治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逐年下降
临床表现
1.早产儿表现为厌食、拒奶、虚弱,面色苍白、口周发绀、体重不增,体温不恒定,可发热、正常或不升。 2.足月儿多表现发热,精神反应差,吃奶不好,烦躁不安,皮肤发花。 3.重症患儿出现不规则体温,甚至高热,有明显中毒症状,面色苍白,发青或发灰,黄疸加重,可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常伴发肺炎、腹胀、呕吐、腹泻、抽搐或肺出血、DIC而死亡。
诊断依据
1.病史:孕母有发热感染史,或分娩中有羊水早破、羊水混浊、恶臭,产程延长,不洁断脐史,婴儿皮肤粘膜有破损或有脐部感染。
2.临床表现: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或不升,精神差,吃奶减少,面色青灰,黄疸,腹胀,体重不增,肝脾肿大,皮肤出血点,局部化脓源或转移性化脓病源。 3.血像白细胞数增加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贫血及血小板减少。4.血或感染源细菌培养可阳性。 5.血清胆红素增高。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2.支援疗法。 3.对症治疗。 4.病源处理。
用药原则
1.病程早期、轻型病例,且未经治疗者选用青酶素、氨芐青酶素、新青酶素Ⅱ、先锋酶素Ⅴ ̄Ⅵ。 2.病情危重,且经治疗效果差者选用先锋必、西力欣、菌必治、复达欣等抗生素。并加强支援疗法,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输血浆、新鲜血等。 3.如并发休克、DIC加用多巴胺、肝素等治疗。
- 上一篇文章: 新生儿败血症相关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新生儿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