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重症休克型流脑治疗时要用肝素、6—氨基己酸剂量如何掌握

时间:2006-8-30 0:57:28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在重症休克型流脑患者,流脑细菌内毒素进入人体后,首先使血管发生致敏坏死现象,临床症状以休克及大片出血点为主。在病理检查时,可发现此时许多重要器官内的小静脉、毛细血管内均有凝血和血栓形成,其中充满白细胞、血小板、纤维素,以致毛细血管内形成一种淤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血流减慢,甚至不能畅通,形成严重的休克。这种症状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此症的发生,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所以在检查血象时可发现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减少,凝血因子Ⅱ、Ⅴ、Ⅷ等亦减少。重症休克患者病情恶化,休克不能改善时,常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进一步被溶解出血有关。因为血管内凝血主要是纤维蛋白形成的,它的被溶解是因重症休克时常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溶酶产生,这时纤维蛋白溶解,出血情况加重,休克难以恢复。因此在抢救重症休克患者,临床上见皮肤粘膜淤点、淤斑或大片出血点迅速大量增加时,应考虑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存在。此时如能采取措施,防止毛细血管内凝血及血栓形成,保持毛细血管内血流畅通和控制纤维蛋白溶解出血,对防止休克恶化、防止脑出血、挽救患者生命可起到重要作用。肝素能对凝血机制的各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血浆中凝血活素的活性,阻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还能抑制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从而防止毛细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6—氨基己酸主要对纤维蛋白溶解的组织活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致被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控制出血的作用。

  肝素用法是每公斤体重1毫克(1毫克等于125单位),加入50一lOO毫升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在4小时内缓慢滴完,在点滴瓶内不与其它药物合用;如需要同时用6—氨基己酸,1次剂量小儿为1—2克,成人酌加,可作肌注或静滴,静滴时浓度为2克,6—氨基己酸溶于50毫升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肝素的副作用是注射后可引起严重出血。如遇此情况,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l毫克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30单位肝素。但肝素剂量如掌握适当,且治疗不超过24小时者,很少发生出血情况。6—氨基己酸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黄豆抑制素,副作用较小。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