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莱罗纳大学医学院的Andy C. Kiser博士等利用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如果采用适当的防止再灌注损伤的策略和手段,来自心脏已经停跳供体的肺脏仍有可能用于肺移植。如果这能推广于临床,将大大缓解当前肺移植供体短缺的现状。
他们在12只SD大鼠身上进行了肺移植实验。供体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麻醉,肝素化,并进行气管切开插管,随后戊巴比妥加量致死。迅速取出肺脏,或机械通气2小时(潮气量1 mL/100 g,40次/min,FIO2 = 1.0,呼气末正压为5 cm H2O)。
受体鼠麻醉后经喉插管,机械通气,颈动脉、颈静脉插管进行血气分析,输乳酸林格氏液(4 mL/h)。0.2%氟烷维持麻醉,移植术后4小时和6小时,并阻断肺动脉5分钟后进行血气分析。肺移植6小时后处死,部分移植肺叶液氮储存,测量干湿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指标)和共轭双烯烃(反映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
结果发现,接受了供体死亡后立即取出肺脏的受体大鼠,其动脉氧分压和干湿重与接受死亡后氧通气2小时的肺脏没有明显差异。死亡2小时后才取出的肺脏移植给受体后,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高于立即移植的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