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引起6例红肿硬结的处理和分析

时间:2006-9-1 22:31:42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新闻简介:

        为进一步研究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以下简称为:百白破疫苗)引起接种的局部红肿硬结的原因,自1977年我们在某接种点设计了对此种疫苗接种前后的多项目观察方案,现将7年来的观察和病例处理及随访调查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和1.5~2周岁加强免疫共接种6364人次,观察引起局部红肿硬结6例。6人接种之前均不发热、无接种禁忌症,排除疫苗肌肉注射过浅和未摇匀等问题。6例分别为4月龄、5月龄各1例,18月龄4例。
        1.2  调查方法:对6个病例进行了以下项目调查:发病月龄、接种针次、临床症状或体征、病程、治疗和处理经过、形成红肿硬结的原因、预后随访等。
        2 结果
        2.1  6例有红肿硬结的婴幼儿分别为疫苗基础免疫第二针、第三针各1例,1.5~2周岁疫苗加强接种4例,发生率0.94‰。注射的部位在接种8~10小时后发生红、肿、热、痛,红肿的硬节直径4~8厘米,有触痛感,儿童不肯站立和行走,表现烦燥哭闹,体温38.5℃~39℃,病程一般5~15 日。
        2.2  6例血常规检查均正常,5例给予硬结部位热敷,并口服一些消炎退热药,5~10日硬结逐渐消散,积液吸收。1例18月龄儿童硬结直径较大,经热敷和药物消炎治疗后未消肿,在接种8日后进行切开引流,并做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为无菌性化脓,7日后愈合。6名儿童,经半月后随访调查,身体一切正常,接种部位没有小硬结,切开引流的儿童切开部位有明显的疤痕。
        3 讨论
        3.1  百白破疫苗接种引起局部红肿硬结或无菌性化脓以前已有报道,多见于肌肉注射过浅、疫苗未摇匀、剂量过大、疫苗打开后放置时间过长等原因,但我们对每一次预防接种是严格把关,可以排除以上这些因素。百白破疫苗是混合制剂,是由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当比例混合再加入氢氧化铝吸附剂配制而成。百日咳疫苗由于其生物学性状复杂,含有不耐热毒素(HLT),一种不耐热的蛋白质毒性物质,它与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发红、坏死有关,红肿硬结和无菌性化脓的形成可能主要与百日咳疫苗的HLT有关。此外,百日咳疫苗是吸附制剂,吸附菌体后形成的较大的颗粒延缓了吸收速度,大颗粒吸附物质经白细胞呑噬后在局部堆积,致使局部坏死、液化也有可能造成红肿硬结或无菌性化脓。当前对百白破疫苗需要进一步改造提高疫苗的质量。
        3.2  随着接种针次增加和儿童月龄的增大,形成红肿硬结率愈大,在6例中2例分别发生在基础免疫接种的第2针和第3针,4例发生在疫苗加强接种时,这很可能与疫苗的抗原性、儿童的个体体质差异和再次免疫的抗原与体内已形成的抗体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网站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