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临床检验及其他检查

时间:2006-11-22 16:57:51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一、尿常规检查和尿浓缩找病理细胞

    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检查无痛苦、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特别是对于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可在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前数月,通过尿液细胞检查可发现可疑细胞。收集尿液要求容器清洁、标本新印章最好晨起第二次尿液,肿瘤细胞阳性率约占70%-80%。对细胞学阴性者,可用膀胱冲洗液提高阳性率。用导尿管将50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反复来回冲洗,然后取样检查肿瘤细胞。此法明显优于排尿检查。这是因为膀胱灌洗液较尿液产生更多的脱落细胞,同时,低级别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和乳头状瘤仅根据细胞标准难以鉴别,若有组织碎片,为诊断提供有用的标本。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监肿瘤复发,也可作为普查筛选。

    二、B型超声波检查

    经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膀胱肿瘤的下确性,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还与检查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关。肿瘤直径大于1cm的准确率高,反之则低。由于这种检查没有痛苦,可作为筛选手段。经直肠探头超声扫描能显示肿瘤基底部周围膀胱底的畸形和突人膀胱腔的肿瘤回声,可以确定膀胱肿瘤的范围。诊断中最大困难是小容量膀胱。经尿道内超声的探头作膀胱内扫描,对膀胱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

    三、膀胱镜检查肿瘤组织活

    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和输尿管口的关系等,同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又是制定治疗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凡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例,均应常规进行膀胱镜检查。

    四、膀胱造影

    现应用不多,但有时可补充膀胱镜检查之不足。膀胱容量较小或出血较重或肿瘤太大膀胱镜难窥全貌时,往往不能用膀胱镜检查得以诊断,可用气钡对造影及分部膀胱造影方法。其中以分部膀胱造影方法为佳。其方法是,首先测定膀胱容量,准备相应量的膀胱造影剂,先取其3/4量并摄片。若肿瘤表浅,则前后摄片图像显示膀胱均称性充盈缺损,还对确定肿瘤是否浸润特别有价值。

    五、静脉肾盂造影

    由于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清晰地明确显示膀胱病变,因此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对于膀胱肿瘤确诊前必须作静脉肾盂造影,它能排除肾盂和输尿管的肿瘤,显示因输尿管口或膀胱底部浸润性病变所造成的输尿管梗阻,了解双侧肾脏功能。如果作放射性同位素肾图,结合B超检查,部分病例可不常规作静脉肾盂造影。

    六、CT检查

    能够了解膀胱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的外侵和程度,远隔器官是否有转移,有助于TNM分期,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在揭示膀胱肿瘤及增大的转移淋巴结方面,CT诊断的准确率在80%左右。此外,输尿管壁间段或膀胱憩室可能隐藏移行细胞瘤,这些肿瘤不易被其他检查方法发现,而CT扫描可能有所帮助。

    七、肿瘤标志物测定

    由于免疫学的发展而利用免疫原理来寻找诊断早期肿瘤的方法。它包括测定宿主的免疫反应性、加深对细胞的确了解并估计预后;寻找特异而敏感的免疫检测指标--肿瘤标志物。但至今各种免疫检测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

    1.膀胱癌抗原(BTA) BTA检测膀胱肿瘤的膜抗原的一种方法,对移行细胞膜上皮表面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实用,诊断膀胱癌的阳性率约为70%。

    2.ABO(H)血型抗原 它不是肿瘤的抗原,而是一种组织抗原。据检测膀胱粘膜上皮表面ABO(H)抗原部分或全部丢失者,表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并易复发,预后差;保留有ABO(H)抗原者则肿瘤不易出现肌层浸润。因此对膀胱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3.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正常尿路上皮不存在癌胚抗原,但在膀胱患者血浆和尿中CEA明显上升,被认为是有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在相当一部分膀胱肿瘤患者中,血浆和尿中CEA仅有少量增加甚至不增加;同时CEA增加的量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或浸润范围无关;而且尿路感染可影响CEA水平面出现假阳性。

    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同工酶) 在恶性肿瘤乳酸脱氢酶有不少会上升。正常膀胱上皮仅有LDH1T和LDH2,在肿瘤浸润深的晚期膀胱癌中LDH5和 LDH4占突出地位。

    5.其他标志物 在膀胱肿瘤患者尿和血清中,还发现许多其他物质或其数量明显增加,如葡萄糖醛酸甙酶(GHS)、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类风湿因子、尿-N-乙-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唾液酸、多胺等,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针灸 | 中医美容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