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另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病史也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但研究发现,不良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心脏病发生或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原因。美国杜克大学苏亚雷斯教授认为,精神因素对心脏的影响,和吸烟、高血压、肥胖等高危因素同样重要。
苏亚雷斯教授发现,大灾难过后,总会有不少人在短时间内因突发心脏病而死亡。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强烈地震。在震后数小时到数天之内,当地出现了第二波死亡高峰,这些人多是死于心脏病发作。研究人员对当地两家医院的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后发现,通常情况下,平均每天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为15.6人,而地震当天平均死亡51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此的解释是,精神紧张促使一些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心脏病发作。
近些年来,医学界对灾难与心脏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鉴于精神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如今医学界还出现了一个新的专业名词:精神心脏病学。
除了灾难性事件会给人带来精神创伤外,长期的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过大,同样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美国肯塔基大学护理学教授莫泽做过一项研究,调查了536 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结果发现,焦虑程度比较高的人出现二次心脏病复发的几率,是焦虑程度较低者的4倍。因此莫泽提出,医生和护士对心脏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不应局限于量血压和听心跳,还要做心理检查。
现在,很多医生都意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脏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弗雷诺克斯认为,抑郁症患者心脏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内心充满敌意也是心脏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心有敌意的人出现致死性心脏病的比例,要比其他人高29%。
精神心理因素何以与心脏病关系密切?研究认为,首先,精神压力大的人可能会表现为生活方式不佳,如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不爱锻炼,吸烟等。第二,精神因素也会对心脏病产生直接影响。人在受到精神压力的同时,会释放一些抵抗压力的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导致血压和血糖水平上升。承受精神压力的时间长了,血管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既然不良心理因素会导致心脏病,那么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是否就可以预防心脏病?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主要的预防手段有以下两个方面:乐观。乐观的态度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美国匹茨堡大学的一项针对209名绝经后妇女所做的研究发现,乐观的人颈动脉壁增厚的程度只有1%,而悲观的人则为6.5%。
大笑。笑也是保持心脏健康的一剂灵丹妙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看15分钟喜剧电影,可以给人带来45分钟的外周血管松弛和血流量增加。研究人员建议,人每天应该大笑15分钟。
至于心理治疗和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是否会预防心脏病,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来说明这一问题。不过,随着精神心脏病学这一名词的出现,一个新的治疗领域——精神心脏病治疗也问世了。与传统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相比,精神心脏病疗法无痛、无风险、花费也较低。对于那些曾经用过常规治疗手段,如搭桥术、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无效的人,试一试精神心脏病疗法不失为一个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