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将失“中国身”?

时间:2008-9-3 15:32:55   文章来源:39健康    作者:佚名  

新闻简介:

    中药市场十年萎缩十个百分点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患了感冒、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去医院,医生甚至是中医师也往往会开出一大堆抗生素,而流传千百年的中医良方川芎调茶散、感冒退热冲剂等却难登医院之堂;灵芝能够提高免疫力、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已为社会公众所熟知,癌症病人时常会服用一些灵芝类的中药配合治疗,然而许多西医担心这类中药干扰手术和化学药物的治疗方案而弃之不用……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同样的病症,西医和中医不仅各有说法,还各行其道,有的甚至“针锋相对”,是图省事求速效,还是标本兼治着眼远期,叫患者如坠云雾,最后往往是“立竿见影”的西医占上风。

  统计资料也对中医药市场的衰退作了注脚:十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而2004年,我国2500亿元左右的医药市场规模中,中药仅占450亿、约18的市场份额。

  “中药西化”问题多

  国家一直在倡导振兴民族医药,但效果却事与愿违。专家认为,根子还出在“中药西化”上。

  一是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包括西医在内,方方面面往往以西医药的理念来管理和研究中医药,如用西药的GMP生产质量标准来要求中药,以美国FDA的规范来衡量中药方剂的药性、配伍、用量,“大胆”对中医药实施“现代化的改造”,以此为名行“中药西化”之实。

  二是中医药人才极度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国知名中医仅有300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已年逾古稀。中青年一代能把中医瑰宝传承、发展和光大的屈指可数。在现有的中医师资源中,许多人在学校学习期间,接受的就是西化了的中医教育。在一些正牌中医药高校,中有一半讲授的是西医课程,看中医经典书籍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毕业后获取中医行医资格,也必须考西医课程。以致不少年轻中医师读不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对中药理法一知半解。

  三是受西药价高利厚的驱动。由于医药体制尚不完善,当前医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处方上。药价的利润空间仍是众多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样单病种的诊疗处方,中医的处方价通常只及西医处方价的几分之一、甚至相差十余倍。在上海的一些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三成中医师在开方时有常用西药少用中药的习惯。

  中西之间少沟通

  除了中医药本身发展的“疑难杂症”外,中西医政策面等外部环境也极不平衡。上海看,不仅有19所中医医院、4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和3所中医门诊部,而且,有104所综合性医院和90以上的地段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中医药发展的布局可谓颇具规模。但绝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在扶持学科发展时,优先考虑的是西医学科,中医科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专业中医诊疗机构在整个医药市场中,也不过是人力、财力、物力势单力薄的“弱势群体”,更谈不上有响亮的发言权。以肿瘤治疗为例,中医提倡手术、放化疗和中医药整合施治,而民间也大多选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在病人最为集中的大型医院却多持“中医无用论”而无法推广。

  随着“三医联动”改革的深化,以建设亚洲临床医学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各级部门对西医西药予以全方位的重视和扶持。而在贯彻实施上海市中医管理条例和中医发展规划上,落实的措施少且很难奏效,各地区发展和投入水平参差不齐,重西轻中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中,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中药的措施有的有名无实,有的力度不够。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网站保持中立

医考考研更多

中医中药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男性保健女性保健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