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肾内科主任汪涛临床20年,作为博士生导师,自问对最新的医学名词都保持着一份关注。在被问到对酸性体质有多少了解时,他突然停下手头随意翻着的资料,认真想了一会,说他真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汪涛的反应非常有代表性。即使在医学上非常有建树的专家,第一次听到酸性体质时,第一反应都是自己是不是落伍了,尤其是当他们听到癌症病人百分之百都是酸性体质时。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还花了一周的时间,查阅资料,和美国的同行讨论,多方论证。最后,他说他可以代表美国癌症研究的专家负责任地说,所谓酸性体质,不过是一个造出来的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医学上从来没有酸性体质
张健博士本人在亚利桑那癌症研究中心承担着一个癌症研究项目,他每天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了解世界各大医学专刊的最先锋医学研究。之所以说酸性体质就是一个伪造的概念,除了他从来没有在哪一本被医学界认可的专刊上看到任何关于酸性体质的研究外,也因为正被中国白领讨论得很是热火的酸性体质致病论从根底上就是错误的。
酸性体质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了酸性,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感觉疲倦,大到癌症。一句话,你能想到的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那里,都是因为体液偏酸的缘故。
在揭开酸性体质谬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普及一下基本的医学知识。在西医里,人体血液正常的pH值应该是7.4,可以在最低7.35和最高7.45中间波动。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症状是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但如果高于7.45,同样也会引起碱中毒,不仅会肌肉痉挛,还会引起心脏问题。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一旦不能及时就医,都有生命危险。
在人体中,关于体液或血液的酸碱性,自有一套缓冲机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这套缓冲机制有三个环节:一个是碳酸和碳酸氢盐,一个是肾脏,另外一个就是血红蛋白。这三套缓冲机制就像过滤网和天平一样,自动调节血液里的酸碱度,让它们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值。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要知道,任何食物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胃,然后才是肠。在这样的缓冲机制下,任何食物在胃里都呈酸性,到了肠里就都变成碱性的了。
基于这样的缓冲机制,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至于酸性体质论所说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张健教授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酸性体质人反倒是正常的。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
汪涛教授也非常赞同张健的说法,他说就他的临床实践中,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事实上,的确有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由于代谢出了问题,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些专家都不愿意用酸性体质这个词,而是用酸中毒来代替这个医学上造出来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