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融资90亿 虚胖的微医上市之前打算先“瘦身”
新闻简介:据彭博社2月19日消息,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正考虑将其云服务业务进行部分拆分后,到即将设立的A股科创板上市。
于2017年底面世的“微医云”,是一个开放的底层智能医疗云平台,主要为微医的其他三大板块业务——“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等提供技术、数据支撑。
微医起家于挂号业务,根据微医官方数据,其实名注册用户达1.8亿,线上连接了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重点医院的26万医生。
自2010年成立以来,微医备受资本追捧,先后已完成90亿元融资,去年完成5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后,微医投后估值高达55亿美金,其业务线也已从单一的挂号逐步延伸拓展到多个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上述四大板块业务外,微医还投资了近百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这些公司涉及药品、医药电商、器械、母婴、辅助生殖等领域。
八点健闻了解到,微医员工总数目前有3500人,是目前几大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公司里员工数量最多的一家。
不过,近一个月来,脉脉上多次曝出有关微医大裁员的消息,其中有员工称微医裁员近30%,人员涉及多位中高层管理者——据传此前员工总量高达5000人。
微医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否认了裁员这一说法。他说,每年底微医都会做绩效考核,考核绩效按照A、B、C、D分级,结果为D的员工会被淘汰,上述裁员的人即被淘汰员工。“微医会有一部分员工离开,也会有招聘新员工进来。具体被淘汰员工数量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在公司内部明确提出,“微医已确定了所有业务团队2019年的KPI,所有业务部门必须盈利,不盈利的业务单元是不存在的。”
虚胖,瘦身
2019年初的一个论坛上,微医集团创始人廖杰远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在原来业务摸索的过程中积累了虚胖,因为不确定哪个业务对,哪个业务不对,在摸索的过程中很难做绩效。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些业务其实是可以不需要的。”
微医一位市场部人士告诉八点健闻,微医关停掉的一些业务主要是仍处于探索性阶段的业务,比如在养老院做远程医疗业务,这个业务的营收目前不足以覆盖成本。
廖杰远是湖畔大学的学员之一,他很认同马云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企业要精简再精简、瘦身再瘦身,准备好要过市场上从未有过的长、长、长、长的冬天。”
与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一样,微医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盈利模式,在很长时间内,只能多方面试错。
“微医的估值很高,现金储备也比较多,但业务线也比较庞杂,基本上能做的业务都做了。”一位长期研究互联网医疗的资深人士表示,微医最大的优势就是提前拿到了大额的融资。
八点健闻采访多位互联网医疗投资人、从业者均表示,微医有些战略看上去很完美,最终无法落地。
“因为它真正的用户基础不强。微信的挂号业务是非常基础的互动,用户很难有比较深度的沉淀和互动。”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在业务版块反复试错、调整之外,内部管理成为另一个整顿的重点。
廖杰远认为,医疗是一个马拉松式长跑运动,太肥太胖跑不了,带病更是跑不远,企业内部一定要先把“肿瘤”去除掉。
这个“肿瘤”即是企业的内部腐败。廖杰远表示,微医一直闷头摸索业务,去年做内审后才发现一些很资深的员工存在很大问题。
八点健闻了解到,微医在2018年上线了廉政微医这个微信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的一大功能就是公开微医内部的一些不端行为。微医内部的审计监察部负责披露相关信息,员工也可以通过邮箱投诉违法违规行为。
一位已离职微医的员工说,微医获得大额融资后,员工数量急速增加,管理制度却没能跟上。比如采购没有严格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这给企业内部腐败提供了温床。
频繁的战略变更,给一些执行层面的员工带来很大困扰。
有多位微医离职的员工表示,微医有些新战略甚至三四个月就要做调整:“有些业务刚开始做,就被叫停了。”
另一方面,微医业务试错的过程中,一些部门的管理层变动频率较高,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对公司的信任感都会有所降低。
微医一位离职员工表示,其工作期间更换过数十位领导。
在一位互联网医疗平台业务负责人看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并没有太多现成的可用人才,更好的办法是内部培养,而不是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