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 试试膏方

时间:2006-8-26 14:00:03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了辨证,结果不少人服后胸闷腹涨,反害了自己。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有些单位为职工谋福利,请来一两位医生,一个下午为全体员工开膏方,半天要开20—30张,这哪能仔细辨证、辨体质?无非是十全大补加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堆砌,不考虑针对性,自无疗效可言!

  五、年龄上的误区:

  膏方除辨证外,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而投药各异,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别对待。但常见误区如下:一是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瘀交杂的较多,还夹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很易导致留寇为患。二是青少年因家长的疼爱,也在服膏方补身体。不论要求身高也好,要求益智也好,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cols=1性早熟,将会贻害孩子的终身。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医药界同人予以呵护,维护她的主题思想,尊重她的内涵。近日也发现有免费煎膏、免费开膏方的广告,这样的膏方能对证吗?我不免忧心忡忡。千万不要一哄而上,走进误区,使这门中医精华的内涵滑坡。

  小儿能冬令进补吗?

  补是对虚而言,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小儿,因此,有虚证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关键是小儿进补应根据小儿特点,根据虚之所在,合理用药,不能与成人等同对待。

  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小儿的各脏腑发育尚未成熟,其功能也未臻完善,古人归纳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任何内外环境的刺激或生活起居的改变均可导致小儿得病。且一旦得病,则正气易虚。从临床上看,有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咳嗽缠绵;有的小儿形瘦面黄,身材矮小,胃纳不馨。近年来,小儿哮喘日见增多,所有这些,都是脏腑虚弱的表现。所以,单纯看到小儿时期生机蓬勃,不知小儿易得病易致虚的特点,是片面的。

  一般而言,有以下特征的小儿适宜冬令进补。如体质羸弱,反复感冒咳嗽,或多次罹患支气管炎、肺炎的;形瘦面黄,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大便溏薄的;有哮喘病的;有汗证、遗尿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急性病或慢性病后体质虚弱的,如患过急性传染病、肾脏病、心肌炎之后,等等。

  而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年龄在5岁以下、患急性病尚未痊愈或慢性病在活动阶段的小儿不适宜进补。

  适宜进补的小儿可以服用膏方,膏方通常是一人一方,根据各人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经过辨证施治后处方用药,所以用药针对性强,疗效更好。同时由于在方中加入了治疗原有疾病的药物,因而是一般保健补品所不具备的。小儿膏方应有异于成人,用药以平为贵,以平补为主,通常选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米仁等药。少用滋腻碍胃之品,不用壮阳药物,对人参及温补肾阳药物也需依据病情酌量使用。小儿膏方收膏常用饴糖和冰糖,不用鹿角膏、龟板膏等。因此,服用有经验医师所开具的膏方应该是安全有效的。

  如何服用膏滋药

  要使膏滋药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服用很重要。一般而言,膏滋药是针对慢性病的体质特征,或者没有疾病但确有明确的体虚表现,把补益之品与治疗之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膏滋药不主张在急性患病期间服用。如适逢各种急性感染,有发热、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道涩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以调补。如果急于在此期间调补,不但起不到很好的补益作用,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膏方组织时,一般以补益为主,无论是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品一般多较为滋腻,相关辅料,也是偏有滋腻的,对胃的流通带来一些影响。欲请医师开具膏方时先注意和自己的胃纳情况,如胃纳欠佳,尤其是舌苔厚腻,口内满布秽浊之气,则请医师给予开入路方,待腻苔化去,先助运通利,胃纳改善后再以服用。

  服用膏滋药应讲究方法。膏滋药每日服用二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清晨或晚上就寝前空腹服用。原有胃病者可以放在饭后服用。少数膏质粘稠难化,可以盛予小碗,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服用膏滋药期间少用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不吃萝卜。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以采用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办法解决上述症状。必要时请开具膏方的医师作补充调整处理,还是可以坚持服用,达到调补的目的。

  膏滋药不含防腐剂,上海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造成浪费。一料膏方一般服用4~6周,因此,必须妥善保管。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他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滋药内,以免带入湿气.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