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壶里煮的是沉浮,咖啡杯里盛的是梦想,而咖啡馆里氤氲飘渺的芬芳,足以包容世间的沧桑,是一处心灵靠岸的港湾。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咖啡是一种时尚标签。它不仅仅是一种点缀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具有浓郁的咖啡情结,那就和朋友一起--相约浪漫咖啡屋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关于咖啡文化的经典写照,略显夸张地描述了法国人的咖啡情结。而这个流行句式传到中国,“咖啡馆”被换成“星巴克”,摆出一副美国pose
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的客厅。世界上惟一不以咖啡作饮料的大国就是中国。因为在国人看来,茶为正宗,而咖啡只算舶来品。茶喻人生,咖啡若梦。咖啡可以在几分钟或仰脖间一饮而尽,而中国茶则可以不断续水冲泡,喝上几个小时没问题,因此就饮品本身的消费方式而言,喝咖啡似乎更具有西式的贵族品质。
70年代,咖啡在中国仍停留在“贵族”阶段。一些大饭店的咖啡厅,主要是为住店的外宾准备的。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了“麦氏”与“雀巢”速溶咖啡,像“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味道好极了”这样的广告词,是咖啡留给中国人的总体印象。90年代后期,星巴克传入中国时,中国人喝咖啡的情结已日趋高涨。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咖啡代表着一种情调,一个时尚标签。它不仅仅是一种点缀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其说喝咖啡是为了品尝它的味道,不如说是品尝一种文化、一种神秘暧昧的感觉。
来自中国市场数据库CMDB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教育水准、家庭月收入和饮用咖啡的频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小学程度的城市居民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只有8.1%,初中程度的有27.7%、高中程度有24.2%、中专、技校程度的有27.8%、大专程度的有32.5%,而大学以上程度者喝咖啡的比例则上升到最高点,达35.8%,不论重度、中度或轻度消费者的比例,均有随教育水平而提高的现象;家庭月收入在1999元人民币以下的居民,只有7.9%的比例有饮用咖啡的习惯,但是到了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者饮用咖啡的比例却高达42.5%。
曾听说法国人一度因咖啡缺货而少喝了咖啡,大街上打盹的人立刻多起来。说来虽然夸张,但事实的确与此相似:“海湾战争”爆发后,法国人担心战争影响日用品供应,纷纷跑到超级市场抢购“紧缺物资”,后来发现他们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此事曾一度被传为笑谈。除了精神层面的妙趣不谈,但从生理角度说,咖啡有提神、瘦身的功效,甚至美国研究人员对744对夫妻进行调查发现:咖啡因具有刺激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加快心跳及血液循环的奇效,男士常喝咖啡,实际上可以起到天然伟哥的作用。
不由地想起咖啡初抵意大利时,许多保守神职人员称之为“撒旦的杰作”,但教宗克雷门八世亲自啜下一口咖啡后,情不自禁地感叹说:“让咖啡受洗成上帝的饮料吧!”
咖啡壶里煮的是沉浮,咖啡杯里盛的是梦想,咖啡桌上弥漫着人生的哲学,而咖啡馆里氤氲飘渺的芬芳,足以包容世间的沧桑,是一处心灵靠岸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