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GInITIs

时间:2006/8/30 0:23:57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中医病名
        带下病,阴痒,阴肿,阴痛。

        定义及释义
        不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症统称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上以阴道坠胀、灼热、分泌物增多味臭、粘膜充血、触痛为主要表现。

        病 因
        西医病因
        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常继发于长期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流产后以及阴道损伤、异物刺激、应用腐蚀药物后。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女性均有发病的可能,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病机探微
        本病的形成主要是湿热、毒邪蕴结阴部肌肤,伤及任带二脉所致。无论外感湿热、毒邪,还是内伤肝脾致湿热内生,均可郁久化毒,若久渍阴部可损及任带二脉,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阴户肿痛不适。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的主症是带下症,所以辨证时当以带下的量、色、质味的变化为重点,参合脉证及妇科检查详细辨别。本病多由湿热、湿毒蕴结下注而成,因此以实证为主,也有本虚标实及邪气久渍,正气受损的虚证,临证当详查。

        1.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质粘稠或黄水样,阴痛、阴痒灼热,或小腹痛,小便黄少,纳差心烦,口苦而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下注损及任带,秽液下流故带下量多;湿热蕴结煎熬津液故带下色黄质稠粘;若湿盛热微而见带下色黄如水样;味秽臭为湿热久渍所致;湿热交结下注,阴部受损故有阴部灼热肿瘤、瘙痒之症。湿热内蕴则见纳差心烦,口苦而腻及舌红苔滑腻,脉滑数之象。
        2.湿毒内侵
        主证:带下量多,质稠如脓样,有臭气,或带下赤白相兼,烘热口干,大使干结,臭秽,阴部瘙痒肿痛,小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分析:湿热毒邪损伤任带二脉,故见带下量多;伤及气血可见带下赤白相兼;湿热毒邪久渍,故有带下如脓,有臭气;湿热毒邪蕴结阴部,阴部肌肤受损故见阴痒、阴痛;热甚伤津故有烘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等症。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阴道内白带增多、异味,色黄如脓性或黄水样。
        2.阴道内有烧灼感、疼痛,性交痛。
        3. 阴道壁粘膜充血,触痛明显。
        4.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致病菌。
        以上具备1~3项者可以诊断,具有第四项者可确诊。(于德春. 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第1版.辽宁科技出版社.1991:92)
        症 状:阴道下坠灼热感,严重时下腹部有不适感和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有异常臭味。分泌物外流刺激尿道口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体 征:
        阴道粘膜肿胀充血,触痛明显。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有臭味如脓样,浸渍尿道外口时可见局部有来自阴道的脓性分泌物。
        体 检:阴道粘膜肿胀充血,触痛明显。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有臭味如脓样,浸渍尿道外口时可见局部有来自阴道的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诊断:取少许阴道分泌物用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可见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
    &nb

[1] [2] [3]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