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腮见于世界各地,其流行特点如下。
(1)气候与季节:冷而潮湿的空气有利于病毒传播,干、热的气候则不利于体外病毒的生长,故流腮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一般最高为3—4月份。夏季流行较少,最低为8—9月份。但一年四季不断有散发病例。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额度,以4月份为最高峰,其次为3月、1月、5月、12月。与流腮的发病季节一致。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流行初期发病率高。
(2)年龄:近年来虽有报道,本病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但由于一次得病后基本是终身免疫,发病高的仍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及学龄儿童。2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下很少发病,部分原因是体内存在胎儿时期通过胎盘得到的母血中的特异性抗体,且此时小儿活动范围小,接触机会少,发病率也低。根据北京儿童医院1092例门诊流腮病例分析,生后第一年内病例只占总数2.2%,1—4岁占39.4%,5—9岁占52.8%,10—14岁占5.6%,15岁以上流腮仅占流腮总数5%左右。儿童发病率高除易感性高外,与生活、学习集体化、接触机会多有关,也与生理及免疫特点有关,如在3—4岁儿童中只有62%的人唾液中含有抑制素,成人则有90%以上的人含有,10—13岁在二者之间。
(3)性别:有人认为流腮的发病在性别上无差异,但据苏联列宁格勒对19岁以下,我国解放军三O二医院对13岁以下流腮患儿发病率统计,男均为女的1.5倍,而20岁以上的却是女性高约1.9—2.8倍,可能因20岁以上女性常护理孩子,社会接触的机会多,时间也长,因之发病也较多。
(4)流行规律:流腮的暴发以每隔2—3年至7年周期地发生,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大量儿童和青少年聚集并密切接触,则局部暴发就是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