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以上人口的健康,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有50万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的死亡率为5%,死亡在2万人以上,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近二十年来,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不仅在东南亚流行趋势加重,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复燃。登革出血热由于症状严重,死亡率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
登革出血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新疾病,上世纪50-70年代,登革出血热的分布只局限于少数的国家,80年代以来,迅速扩散。目前登革出血热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出现,已经成为上述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们预测,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包括气候变暖、城市化和国际交通的发展,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地理流行区还将进一步的扩大。
“花蚊子”是媒介
一般来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传播,主要是人在流行区受到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虫的刺叮而感染病毒后,在潜伏期旅行将病毒带到另一个地区,在当地存在着媒介蚊虫和易感人群,通过媒介的吸血将登革热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从而引起流行。目前还没有可以使用的疫苗来预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所以,防治媒介蚊虫是预防和控制流行的重要手段。
埃及伊蚊是深褐或暗黑而具有银白花斑的“花蚊子”,它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但也扩展到亚热带地区。根据我国的调查,埃及伊蚊的分布在我国很局限,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其次是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和个别岛屿,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称当地已消灭了埃及伊蚊。在我国,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嗜人血的“家蚊”,雌蚊在白昼吸血,并有间断吸血的习性,在吸血时受到干扰就马上飞离宿主,然后再重新寻找宿主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在国外一些地区,埃及伊蚊广泛地孳生在住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而在我国,它不仅只见于居民区,而且主要孳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中,其次是户内外积聚雨水的缸罐中,并且埃及伊蚊是在室内吸血栖息的。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另一个重要媒介蚊虫——白纹伊蚊,是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俗称“花蚊子”,它在我国分布以北纬34度以南的地区比较常见,在北方有些省份(区)分布较窄。
白纹伊蚊的原发地是东南亚和亚洲温带地区,后扩散到夏威夷,南达澳大利亚,西至非洲的索马里和马达加斯加,近年来白纹伊蚊也被动地扩散到美国、墨西哥、巴西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1985年,白纹伊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被发现,以后扩展到近30个州,由于白纹伊蚊不仅是登革热的重要媒介而且与多种虫媒病毒病有关,引起很大的轰动,称为“亚洲虎蚊”,白纹伊蚊被带到美洲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医学昆虫事件。
白纹伊蚊也是白昼活动、凶猛吸血的蚊虫,雌蚊非常活跃而且是喜好人血,只要人走近白纹伊蚊的孳生或栖息地,很快就会引来雌蚊吸血。它们多在室外吸血攻击人,但也会侵入室内吸血。白纹伊蚊主要在人工或植物容器积水中孳生,如花盆、缸罐、轮胎、植物叶腋、竹筒、树洞等等。在我国的南方几乎所有能够集聚雨水的物件都可能孳生白纹伊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轮胎积水是白纹伊蚊喜好的孳生场所。
近20年来,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严重起来,有很多的原因。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大量地迁入城镇,导致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不能很快满足人口膨胀的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媒介蚊虫孳生地,如饮水储存容器、垃圾废弃物中的瓶瓶罐罐、废旧轮胎等等,因此媒介蚊虫的数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航空客运的发展,登革热病毒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会多了起来。除此以外,一些研究和预测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有可能加重登革热的流行,特别是地理分布区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