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时间:2018-10-10 17:18:31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记者 张秀…  

新闻简介:10月8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近日,省内发生1起因个人捕捉并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事故。

  活捉“野味”,

  广东一家人想着一起分享品尝,

  却没想到,

  一顿美味,

  生死两隔。

  

  资料图。蟾蜍。信息时报 摄影记者卢舒曼

  10月8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近日,省内发生1起因个人捕捉并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事故

  不幸的是,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蟾蜍为何如此好吃却又如此致命?

  广州曾经的“蟾蜍火锅”,还有街坊记得吗?

  据信息时报记者2007年调查,最旺的日子,广州某酒家一天能吃掉一吨蟾蜍。

  据2007年信息时报记者采访,多位食客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起用蟾蜍炮制出的美味,“乳香、美极、酥炸、椒盐、火锅……”蟾蜍菜式竟达10多种。很多女性食客甚至抱着治病、保健心态前来吃蟾蜍的。

  

  网络资料图。“广东蟾蜍火锅 闻名省港澳”

  据某蟾蜍火锅店店家介绍,蟾蜍曾经在老广中如此受欢迎是有原因的,在2013年一次媒体采访中,他这么形容蟾蜍火锅的美味:“由于蟾蜍足够新鲜,无须再加入鸡肉或其它肉类,也可以非常鲜美。在滑嫩的粥底中翻滚一会,就可以动筷子了。蟾蜍是运动控,频繁的跳跃使其肌肉非常结实,腿部的肌肉状似一颗蒜头,堪比健美先生那完美的曲线。入口嫩滑,肉感有嚼劲,连骨头都是香的。吃罢肉,别忘了品尝粥水,吸收了蟾蜍的精华,其味道非常鲜美。”

  

  作为桌上肴,蟾蜍是让人既爱又怕,贪恋它的鲜美,却又无法为它的样子而钟情。然而,蟾蜍若烹饪方法不得当,食用便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网络资料图

  据专家介绍,蟾蜍的背部及四肢都有突起的绿豆大小的颗粒装包块,这是田鸡外表没有的,蟾蜍体内多数毒汁也存于此。剖杀蟾蜍时,必须用专业刀法去掉蟾蜍毒腺,一旦不慎割破毒腺就会造成中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一旦中毒便会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还会导致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大部分蟾蜍菜式烹饪制作,只是去除了蟾蜍耳下腺、皮肤腺等部位的剧毒,而其毒性物质还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这些部位尤其是肌肉中的毒性物质则无法去除。

  

  ↑↑↑这不是蠄蚷,这是个蛤乸。

  蟾蜍虽美味,

  但如果处理不当,

  毒性真的能让人把一条命搭进去!

  留意一下新闻,

  就能发现

  类似自行抓捕蟾蜍食用致死的事故并不少见

  

  

  为此,省食药监局就有关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广大群众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

  

  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河豚鱼、蟾蜍、织纹螺、野生蘑菇等法律明令禁止食用的有毒动植物。

  

  同时,也不要贪图新奇去尝试未曾见过或不常食用过的“野味”或不明食品。

  另外,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蟾蜍、织纹螺、野生有毒蘑菇等有毒动植物。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动植物的,请及时向12331或110投诉举报。如果因误食有毒动植物而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后,应立刻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有效时机。

  此外,据北京青年报,癞蛤蟆虽然没有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但进入了“三有动物”名录,同样受法律保护。所谓“三有动物”,是指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批准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

  常见有毒动植物

  (一)河豚鱼

  河豚鱼,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因中毒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建议:应从合法渠道采购和购买河豚鱼及其产品。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养殖的河豚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

  

  (二)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建议: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千万别吃。

  

  

  资料图。图自生活报

  (三)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其分泌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建议:为防止中毒,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清青蛙与蟾蜍;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网站保持中立

医考考研更多

中医中药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男性保健女性保健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