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超八成睡眠不足

时间:2017-9-27 15:33:28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新闻简介:2017年《The Lancet》公布的一项研究中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医生的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其实,早在《2015医生流失情况调查报告》中就已经可以看出80后医生成为了离职的主力军,并且不少人还是三甲医院的骨干医生。

 2017年《The Lancet》公布的一项研究中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医生的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其实,早在《2015医生流失情况调查报告》中就已经可以看出80后医生成为了离职的主力军,并且不少人还是三甲医院的骨干医生。

近日,国内领先的实名医生平台医联联合艾瑞咨询共同发布了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工作强度、生活质量、疾病、心理压力、薪资和职业规划等多维度全面剖析当下中国医生的生存状况。医联CEO王仕锐表示,近年来关于医生的负面消息很多,比如频繁出现的医闹事件、医生猝死、态度差、红包回扣等等,外界对医生存在很多误解,这一点令医生十分困扰。但其实医生是非常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有很多公众并不了解的情况,医联作为一个全心服务于医生的平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调研展现中国医生生存现状,为医生发声,得到社会公众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八成医生有睡眠问题,多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

经常有人说医生除了出门诊,还能有什么事,其实医生每天的工作远不止于此。除了络绎不绝的门诊患者、动辄数小时的手术之外,医生每天的工作还包括病房巡查、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及手术方案、写病历、搞学术研究等等,工作强度远超于我们日常所见。

报告指出,有超过50%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周工作在60小时以上,其中有接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另外,更有43.5%的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月在医院留宿8次左右。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超八成受访医生有睡眠问题,尤其是熬夜和失眠。不规律的工作和作息时间令生物钟完全被破坏,睡个好觉是很多医生的心声。报告指出,医生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抑郁症等疾病。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心脑血管堵塞,也是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医生缺少自我支配的时间,闲暇时间首选学习,生活质量堪忧

报告指出,医生的休息时间主要用在了学习充电上,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很少,更何况是休闲娱乐的活动。有些医学生还曾戏说,别人谈恋爱是吃饭看电影,医学生谈恋爱是一起学习,可见学习占据了医生的大部分个人时间。

在互联网时代里,在线医学专业媒体和平台的普及为医生提供了日常学习的条件,医生的学习从过去的阅读文献和参加会议升级为线上线下联合学习。调查显示,医生每天至少要花费1小时在学习上。即便如此,医生们还是会利用休息时间参加行业会议,争取和专家直接交流的机会。

医生的工作时间不规律也导致了医生没有固定的三餐时间,有的时候刚刚准备吃饭,就来了患者,只能先赶去救治。报告指出,仅有16.6%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规律饮食。除了饮食不规律之外,很多医生也缺少运动。近七成医生认为工作和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是导致他们缺少运动的原因。同时,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医生下班后疲惫感较大,不愿意再选择健身等较为激烈的运动类活动。

七成医生每月工资不足8000元,一线城市难购房

医生的收入是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很多媒体标榜中国医生的月收入五位数甚至更高,却对哪些医生可以月入五位数这一问题避而不提。

和各行业一样,医生的工作年限对薪资有很大的影响。报告显示,71.6%的医生工资水平低于8000元/月,工资在10000元/月以上的医生占比仅为13.1%。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市内五环的房子大多在7万/平方米以上,作为一项高投入的职业,大部分医生的收入甚至跟不上物价的涨幅,可见压力巨大。

医生是不允许犯错的行业,医患关系紧张将医生变为高危职业

医生的累不仅在身体上,更在心理上。门诊医生平均每3分钟接诊一个患者,住院医生每人负责2-3倍量的病人,忙到没时间吃饭和上厕所。长期超负荷接诊、繁重的工作量的确会令医生有难以顾全病人感受的时候,在传播引导下为医生打上了态度差的烙印。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医闹”会出现将近300万条记录,除了对医生进行威胁、辱骂和摆放花圈等精神和语言攻击之外,更有对医生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医生不仅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高情商来面对各式各样的患者和家属。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丰富,患者及家属很容易陷入“百度成医”或者“推测成医”的误区中。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焦虑,加之缺少科学性的医疗常识,很容易形成对医生诊疗行为的误解。有时医生为患者着想的行为,最后被当做了医患纠纷的说辞。

在对医生压力的调查中发现,61.5%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是他们最主要的压力来源,近三成医生所在的医院经常发生医闹事件。频繁的医闹事件,尤其是这种秀才遇上兵的情况,日益加深了医生对患者的心理恐惧,也造就了医患之间长久积累的信任危机。

医生是一项高投入慢成长的职业,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10年,而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则至少需要15年。成为医生后将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内容、低性价比的薪资待遇、没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等等,甚至令现在的医学生们在还未学成之时就萌生了退意。医师资源流失不仅仅是医院的损失,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损失。

为了应对目前医生缺口的重大挑战,“十三五”规划将提升医生数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计划将卫生计生人员将增加185.5万,并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计划达50万名,到2020年全科医生数量达30万人以上。此外,“十三五”规划还提出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

留住医生资源不仅是医院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除了提升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与患者和家属的目标一致,但是医生并非神仙,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患者及其家属在承受痛苦的时候,也需要客观的认识医生这项职业,对医生多一份理解。

医生本是骄傲和自豪的职业,但一个行业的前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热爱这份工作的人,更需要良好的机制保驾护航。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网站保持中立

医考考研更多

中医中药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男性保健女性保健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