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增加痴呆风险?
新闻简介:
在2017年阿尔兹海默病与帕金森氏病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 and Relate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2017)期间,台湾学者Yi-Chun Kuan报道了该团队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对9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没有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相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者发生帕金森氏病或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增高一倍,在校正多种混淆因素后依然如此。
理性与客观
倘若抛开大的研究背景不谈,只是非常认真的讲述这个连自己都怀疑的故事,肯定会把很多糖尿病患者吓一跳——毕竟谁也不愿意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让自己变成傻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综观现有证据,有些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认知功能存在不利影响,有些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治疗与痴呆无关,但也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治疗有助于降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换言之,对于二甲双胍与痴呆的关系尚无最终结论,仍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所以介绍任何研究所见的同时,应将相关的研究全貌提供给读者,以免把人家带到沟里。
不仅是痴呆
关于二甲双胍的故事很多,流传也很广,但真正有定论的东西却少之又少。例如,近来一些基础研究(包括小白鼠实验)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抗衰老、延长寿命、抗癌作用,甚至将其奉为“神药”。实际上,这些神一样的作用均缺乏可靠依据,与前文讲述的二甲双胍增加痴呆风险的故事同样不靠谱。把恁多不靠谱的故事讲得如此逼真,这样真的好玩儿吗?这对普通民众会有什么影响?对非糖尿病专业的医生会有什么影响?对基层糖尿病专业医生会有什么影响?
时事造就的英雄
不容否认,二甲双胍是一种伟大的药物,在糖尿病防治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药在国内外多种指南中被推举为一线降糖药物。但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到,这样推荐的主要理由是该药具有肯定的降糖作用、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没有不利影响,并且价格较低廉。这些特点使得二甲双胍较其他传统降糖药物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很多学者认为该药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迄今为止,仅一项包括 342 例肥胖患者的亚组分析(请注意:是亚组分析,即UKPDS 34)显示,二甲双胍能够降低受试者大血管并发症风险,而这一结论并未被随机化临床研究重复证实。并且关于该药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以及心血管安全性,既没有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也没有专门设计的与其他降糖药的头对头试验予以论证。所以其能否降低心血管事件仍无定论。
非诺贝特死不瞑目
倘若一项随机化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可以将一种药物送上一线的宝座,那么非诺贝特定会死不瞑目。在著名的ACCORD降脂试验中,对基线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糖尿病患者,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可以显著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但就全部受试者而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并未使患者显著获益。这一研究结果与UKPDS研究如出一辙,二甲双胍与非诺贝特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前者因为一个数百例的亚组分析被推向一线降糖药的宝座,后者却于2016年4月份被美国FDA撤销了与他汀联合的适应证,即使亚组分析已提供明确证据。跟谁去讲理?只怨你生不逢时!非诺贝特身处他汀雄霸天下的年代,而二甲双胍却生于山中无老虎的乱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