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称学术不端已渗透学术界各层级

时间:2018-10-4 12:21:41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作者:佚名  

新闻简介:“娃娃博导”抄袭、校长履历造假、院士贪污科研经费…… 28日在京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梳理并研究分析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开报道的64起典型案例发现:学术不端问题已经渗透到学术界的每一个层级,曾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大学校长也涉及

2017年4月,当时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斯普林格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杂志宣布撤销中国学者107篇论文,涉及500多名医务人员,此事震惊国内外学术界,被称作“学术之耻”。

此件并非特例。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或造假、伪造学术身份、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贪污科研经费等学术不端问题频频被外界关注。

《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对64起典型案例分析后称“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数据显示,1997~2017年,基本上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曝光。数量较多的年份是2004~2009年,其后明显减少,2016年再次出现一个高峰,共有10起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披露。

报告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具有较强隐蔽性,而媒体曝光则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发生多、曝光少”是学术不端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

此外,从64起典型案例来看,涉事人员范围广泛。据介绍,学术不端行为的涉事人既有大学校长、副校长,也有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部门负责人等管理和学术骨干,还有普通教师和学生。

报告还以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涉嫌学术履历造假为例,称之为“隐性学术不端”。报告称,一些学者有意无意在学术履历上做手脚,以提高身价,如果不是很严重,也常常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很难受到追究,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隐性学术不端。

未做到“零容忍”,高校自认“家丑不可外扬”

为何学术不端问题成为学术界一大痼疾?报告分析认为,这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据分析,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等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一些学者不是脚踏实地潜心钻研,而是希望走捷径、抄近道,为此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以便更多、更快地产出科研成果,从而早日成名成家,获得更多利益和回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红被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剖析。据介绍,张红31岁就当上博导,有着“娃娃博导”的称号,此外,她还担任着法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学术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不过,2017年初,张红因在《环球法律评论》上发表的论文涉嫌学术不端问题曝光,她被迫辞去法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此前,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也指出,学术造假是浮夸风气、浮躁习气在学术界蔓延的结果,功利主义思想在学校的流行成为学术造假的温床。

另外,社会容忍度高,也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易发多发的原因之一。上述报告认为,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社会整体上对学术腐败和学界不正之风包容度较高,无论是思想认识层面还是现实管理层面,都远未做到“零容忍”。一些单位常常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千方百计对学术不端问题加以遮掩,使得一些本该受到查处的问题不了了之。

比如,2009年5月,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廖丽霞被曝光涉嫌抄袭本科生毕业论文,事件曝光后,有门户网站进行了网上民意调查,超过40%的网友认为此事“没什么大不了”,还有36%的网友的态度是“息事宁人算了”。

“而在西方国家,甚至邻近的日韩等国,对学术不端往往采取零容忍态度。学者一旦涉及学术不端,就会成为终身污点,基本断送了学术前程。比如,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论文造假事件被披露后,她的导师笹井芳树羞愧难当,选择了上吊自杀。”报告称。

建议发挥网络和学术打假专业人士

南都记者关注到,学术不端问题的频发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关注。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被学术不端行为 “开刀”,要求对存在问题的人员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同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

办法还要求,高等学校对本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未能及时查处并做出公正结论,造成恶劣影响的,主管部门应当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并进行通报。

不过,上述条文规定落地效果也遭受质疑。有观点认为,但如果没有外在的监督、约束机制,这些条文上的规定能否落到实处,还存在很大疑问。

“要支持新闻媒体和网络曝光学术不端行为,支持学术打假专业网站建设,发挥网络揭露学术不端和监督学术不端的作用。”社科院报告中指出,学术不端成功处理的关键,在于形成大众舆论,进而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涉事人所在单位开展调查。媒体特别是网络的介入,对突破学术不端涉事人所在单位的袒护,成功举报和查处学术不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报告还建议,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在全社会形成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氛围,让每个学者都意识到,学术诚信是学者的生命,一旦出了学术不端问题,学术生命就戛然而止。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网站保持中立

医考考研更多

中医中药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男性保健女性保健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