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腮病毒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旨在更好解决流腮的防治问题。
迄今流腮病毒的结构蛋白成分已基本搞清。如已了解流腮病毒表面蛋白及血溶蛋白F具有重要免疫原性,与宿主上特异受体的识别、吸附、穿入、增殖后的释放以及致细病变和引起机体免疫效应等都密切相关;而流腮病毒的衣壳蛋白则主要对病毒的核糖核酸起保护作用。
80年代以来,国外已对流腮病毒的表面蛋白进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不同流腮病毒的抗原性各不相同,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已成功地筛选到流腮病毒的突变株。又发现突变株中.血凝抗体多肽(能促使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并凝集人的红细胞)含量和活性增高时,可使受染动物的脑膜炎发病率下降;而当制成抗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时,发现该单克隆抗体并不能中和病毒感染,仅能轻微抑制血溶作用。1985年有人制成抗流腮病毒表面量的单克隆抗体,发现具有阻断血凝抗体对红细胞的凝集和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作用;还能阻断核酸促使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功能;并有高度中和病毒感染的能力。
不少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分别与流腮病毒核衣壳蛋白、多聚酶多肽及膜蛋白起特异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以及与表面蛋白里糖蛋白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在实验动物中都有减缓病程使动物免患脑膜炎的多种作用。准备过渡到临床的治疗和今后的预防工作中去。